学习心理机制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即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关系又是什么,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等等。学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动力系统、操作系统、监控系统与习得系统4个方面。学习动力系统主要指学习理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操作系统主要指学习者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监控系统主要指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学习策略与学习反馈等;学习习得系统是学习者获得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与产生式系统。
学习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模型,即行为主义学习模型与认知主义学习模型。行为主义学习模型以巴甫洛夫(Pavlov)、桑代克(Thorndike)、华生(John Brodus Waston)、斯金纳(Skinner)等为主要代表,认为学习即条件反射,或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获得,学习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走向成功的过程,强调准备、练习与强化等因素在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认知主义学习模型以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为代表,认为学习本质上是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形成与获得,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不断理解,获得顿悟,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新旧知识间相互作用、学习者的理解顿悟,以及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组。
鉴于上述,学习活动与学习者内在的动力系统、操作系统、监控系统及习得系统密切相关,也是四种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练习、练习、再练习”“题海战术”是行为主义学习流派所青睐的学习方法,而“思考、思考、再思考”“一题多解”则是认知主义学习流派所倡导的学习策略。两种学习流派都揭示了学习的一些内在秘密,但也都有所欠缺。而今,两种学习流派告别了当初相互攻击、彼此诘难的状态,走向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的境地,是可喜的,也是必然的。(www.xing528.com)
眼下,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学习包括认知学习、道德学习、审美学习与身体学习。认知学习主要解决知识与智力(知与智)、经验与理论(“一”与“多”),道德学习主要解决道德与品德(礼与仁)、功利与道义(利与义),审美学习主要解决美的与美感(镜与灯)、形象与神韵(形与神)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观念的背后,也是对学习心理机制的一种诠释。至于对生存学习、交往学习与超越学习的界定,陈述性知识学习(辞典)、程序性知识学习(巧匠)与策略性知识学习(智者)的区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的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