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学生学习新课——“内能”,教师进行新课引入。
引入:我们知道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一个静止的篮球,是否也具有能呢?(引入内能概念)
建议一:自行车突然刹车时,动能变小,减少的动能去哪了?同学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刹车后自行车的钢圈变热,这种能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机械能,还是一种其他的能?(引入内能概念)
建议二:(视频播放或现场演示)装着开水的热水瓶,塞子被弹出去,弹出塞子的动能从哪里来?(引入内能概念)
原来的引入是从物理学科的角度出发,单一直接。第一种改进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贴近生活,能为学生所接纳。相比较,第二种改进设计则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内容作铺垫,更“引人入胜”。
案例2: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热闹”地开展探究活动。
分析: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探究,实际上是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的“死板”操作。这种方式培养的不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一种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并没有达到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教学设计虽然有固定的流程模式,但教师还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去精心打磨教学过程,不要盲目地去模仿名师和大家,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教学特色。
专家点评:(www.xing528.com)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份教学设计,一般包含着教师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的追问与回应。
第一,如何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形成怎样的态度和认知?如何用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精确表述学习目标?
第二,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并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并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
第三,选用哪些方法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效果?(包括教与学的形式、媒体、活动等的选择与设计)
第四,如何判定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如何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如何查漏补缺?
详细内容扫描二维码下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