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教育家朱永新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他的视野会更开阔、精神会更充实。
你相信6岁的孩子会写诗吗?相信10岁的孩子会出书吗?千万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凡事皆有可能;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不”,人人都有可能成功!
刁老师一到暑假就会接到家长们的“投诉”电话:“老师啊,有没有什么招儿来治治我家的电视迷呀!每个频道的电视节目都记得清清楚楚,广告语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视剧看了又看,甚至能背诵剧中人物的对话,每天都是‘眼不离屏’呀!咋办嘛?”刁老师班级的学生,大多都来自郊区、农村或其他城市,父母均为打工者,让爸爸妈妈做“亲子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学校里,刁老师坚持每天读“童书”给孩子们听,包含童话、诗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在动听的故事里,在美妙的书声中,在童书的滋润下,孩子们进步了,成长了,每天写的日记也越来越有文采。很多老师都曾开展过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做到不难,贵在坚持。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教师应努力让“童书”“悦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不是把孩子的篮子装满,而是把他们的心点亮!教育说到底是要给人幸福。一起努力吧,让学生的生命在学习生活中被自然滋养,让每一天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美好记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专家点评:(www.xing528.com)
连“a、o、e”的四声都不会读,教过就忘;学汉字一到十,只会默写“二”“三”和“十”,剩下的都不会了;作业不看别人的基本不会做;课堂上几乎见不到他举手,就安静地坐着发呆;耳朵里永远听不见上课铃声……这样的学生,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放弃。可是,重庆市璧山区实验小学课程部主任卢凤老师,选择了相信何宇(化名)的潜能是无限的,并最终使得何宇能够在课堂上把手举得高高的、能够完成基础题、考试能够及格……卢凤老师的相信、坚持,获得了回报。人们也许会赞扬卢凤老师的责任心、对工作和学生的满腔热忱。不过,赞扬之余我们更应该理性地看到,卢凤老师有的不仅仅是责任心,还有作为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她看到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发展快、早,有的学生发展慢、迟。她的教育理念也是真正先进而务实的,“一切为了学生”是许多学校的标语,可是许多人眼中没有具体的学生,只有抽象的“学生”,一遇到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学生就抱怨。仔细想一想:让“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学生慢慢变好,不正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吗?否则,教师怎么称得上是一个职业呢?卢凤老师教导何宇的案例,对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阶段的成熟教师,乃至教育研究人员都有启发、借鉴价值。
【注释】
[1]卢凤,重庆市璧山区实验小学课程部主任,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书香教师,曾获重庆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重庆市班会课一等奖、全国第十届文化作文赛课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