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掌握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加以分类,或是按类分组帮扶,或是针对个别有的放矢。在分类分组上,我们成立了各种小组,包括科学攻坚小组、运动达标小组、日行一善小组、阅读分享小组、写作小组、书法小组、口语小组、志愿服务小组、文艺活动小组等,通过目标设定、任务落实、定期展现来促进小组成员成长。
对于个人,则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展不同层面的有针对性的谈话和引导。
有一个男生,很聪明,爱写诗,爱幻想,蔑视应试教育,不愿参加考试。我跟他说:“你爱写诗,但是在现实的成人世界里,读诗的人实在寥寥,你想你的诗有读者、有懂得的人,必须到大学校园去,那里才是诗人的伊甸园,因为‘青春情怀总是诗’嘛。只有优秀的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才会有最美的诗,你才会找到知音。还有,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蔑视应试教育,因为你没有蔑视它的能力,真正的蔑视是‘我可以把你战胜’。你不参加考试,不做作业,不听课,我们只看到一个逃避现实的胆小鬼;你只有凭自己的实力考出一个漂亮的成绩,才能给应试教育一个响亮的耳光。”从此,这个孩子开始潜心学习,当他在一次次的进步中尝到甜头后,学习的劲头上来了,最后他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www.xing528.com)
跟个别学生谈话有个基本原则:说人话、做人事、通人性、解人情。不讲大道理,不讲老师式的套话;要尽量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讲学生听得懂的话,讲有实效的话,讲有鼓励作用的话,讲有感情的话。所有的谈话,都应该在懂学生的前提下去开展。要想谈话有效,师生间建立深厚的感情是基础。因此,爱学生、懂学生永远是激发“潜能生”潜能的首要条件。
小组活动有计划,个别引导有方法,把一切工作记录归档,时时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