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时,老师最容易和孩子们亲近。近距离接触,最容易看到每个孩子最真实、最放松的一面。老师只有忘却一切,和孩子们一起,全情投入,才能让活动升温,才能让活动有感染力。一次让人永生难忘的活动,一定有某个环节或者瞬间打动人心。
在某小学有这样一位班主任老师,设计了一个“识藕”活动。她为什么做这个活动呢?因为她的班级文化是“荷”文化,她要让孩子们从最初的识藕慢慢进入,从认识物体的表面特征慢慢进入到深层次的品质。
她在设计活动时,从实地观察——采摘——用藕做菜——种藕——收集资料等环节,做了一系列的规划。
她怎么做的活动呢?
在设计活动时,先向学校请示,运用周六的半天时间,带孩子们到附近的荷塘实地参观、采摘。接下来,发动家长联系公交车,以便带孩子们外出观察。随后,联系种藕基地,分好小组,请出家长志愿者,带队出发。
全情投入的“班妈妈”特意穿一身轻便的运动装,以便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到达基地后,“班妈妈”带着学生和家长先围着荷塘观察一周,边观察边讲解,然后家长志愿者开始下塘挖藕。看着淤泥,孩子们很担心家长会摔倒,也很疑惑,白白的藕就是这样长出的吗?等着等着,白白胖胖的藕就浮出水面了。许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看着白白胖胖的藕和荷塘里被淤泥弄得脏兮兮的家长,他们兴奋地尖叫、欢呼、鼓掌。接下来,“班妈妈”带头席地而坐。看着“班妈妈”无拘无束地在空地上坐下,孩子们也纷纷围着她坐下。紧接着,“班妈妈”拿出一大截藕,当着孩子们的面,“啪”的一声分成了两节,但又特别小心地不让藕丝断开,然后她举着这节断藕在每个孩子的眼前慢慢地转了一圈。她要让每个孩子看到,什么是“藕断丝连”。接下来“班妈妈”讲了这一成语的含义,随后她给每个同学都分了一小节藕,并布置任务:今晚回家用藕做一道菜,并发小视频分享到群里,供大家欣赏。这样的“作业”令孩子们激动不已,他们回家后满怀兴趣地和家长一起用藕做菜,并拍视频分享到群里。
第二天,这位“班妈妈”乘胜追击,拿出早已买好的碗莲种子分给孩子们,让他们回家后用清水养起来。同时要求他们查阅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观察种子的变化,适时进行分享。
一个主题,人人参与,全情投入,既团结了家长,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了成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技能。(www.xing528.com)
最好的活动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情感和知识的浸润,并在多年以后留下点点的回忆。
专家点评: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受到老师们的广泛重视,老师们会根据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
要让一个活动具有持久的教育意义并长久留在学生的记忆之中并非易事,教师在开始设计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活动的设计作系统的思考,每一个年级组织什么活动,要有承上启下的关联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第二,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性别特征,寓教于乐,能够通过活动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