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易损性评价(Structure Vulnerability)是建筑对地震作用的抵抗能力和震后损坏程度的预期,具体做法是按照既有的评价体系,对参保建筑当前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得出相应分值,再对照参考标准划定易损性情况。地震易损性评价对计算参保建筑保险费率及震损补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构成建筑物结构的主要材料将全部拟评建筑分为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和砌体结构建筑三大类型,以砌体结构形式建筑的易损性评价方法为例,砌体结构建筑地震易损性评价情况见表8.2。
表8.2 砌体结构建筑地震易损性评价得分表
续表
(1)评价要点A。评价要点A部分主要考察了砌体结构建筑场地情况。建筑的场地环境主要指建筑自身及周边所处岩土环境的基本情况,对于建筑的震损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砌体结构建筑场地情况评价与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相同。
(2)评价要点B。评价要点B部分主要考察了砌体结构建筑物地基的构造形式及完好程度。与木结构房屋类似,一般可将砌体结构基础类型主要分为无筋基础、混凝土加筋基础等两大类。无筋基础包括条形基础、卵石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砌块基础等,混凝土加筋基础一般采用筏板基础。一般意义上认为混凝土加筋基础的抗损能力较素混凝土好,混凝土基础出现开裂等情况后,其抗震性能会大大降低,而毛石、料石、砌块基础整体性较差,在动荷载作用下极易出现开裂、分体等现象。基础的完好程度主要指构成基础的材料的完好程度,对于混凝土基础,主要指混凝土表观的完整性,是否存在局部缺损、风化、剥蚀、露筋等现象,混凝土基础若产生较大开裂则认为其整体性能发生较大损坏,抗震性能将大打折扣。对于其他基础(卵石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砌块基础等),基础的完好程度主要指骨料的完整程度及黏结面的完整程度,重点应关注基础局部的骨料是否发生缺损、脱落,黏结面是否牢固,有无开裂松动的迹象。
(3)评价要点C。评价要点C部分主要考察了建筑形体对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定义了建筑物平面不规则和建筑物竖向不规则的情况。建筑形体规则,可确保房屋刚度中心和形心位置一致,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出现较大偏心荷载,无较大刚度转换情况,使地震作用下房屋水平剪力分布规则,不出现应力集中等不良现象。楼板局部不连续考察了楼板开洞情况,在楼板开洞较大的情况下,整体性削弱,楼板刚度减小,造成较大的竖向刚度转换。
(4)评价要点D。评价要点D部分主要考察了砌体结构建筑物砌筑加筋情况。一般认为加筋的砌体结构整体抗剪能力比不加筋的砌体结构抗剪能力增加20%以上,因此,加筋砌筑的砌体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优于不加筋砌筑的砌体结构。
(5)评价要点E。评价要点E主要考察了砌体结构开裂及变形情况。砌体变形裂缝是指地基不均匀沉降、收缩变形的现象导致砌体结构形成的裂缝。砌体结构开裂情况较为普遍,轻微的开裂不会影响平时使用,但在地震来临时容易开展扩大,甚至形成贯通的裂缝,严重的开裂则会影响建筑整体的工作性能,构成严重隐患,因此应该及时补救并加强容易开裂的部位。应该根据砌体结构房屋变形、开裂等级给予响应的评定。开裂情况分级标准可由表8.3确定。(www.xing528.com)
表8.3 开裂情况分级标准
单层房屋墙、柱变形或倾斜评定方法可按照表8.4确定,多层房屋墙、柱变形或倾斜评定方法可按照表8.5确定。
表8.4 单层房屋墙、柱变形或倾斜评定方法 单位:______mm
表8.5 多层房屋墙、柱变形或倾斜评定方法 单位:mm
(6)评价要点F。评价要点F部分主要考察了建筑整体的老旧程度。建筑物建造年代较新,维护较好的建筑抗震性能有一定的保障,相对而言,建造年代久远,损坏较为严重的建筑则安全隐患较大。建造年代较新,维护较好的建筑,主要承重构件保存完好,无不良病害现象,可认为建筑物老旧程度较低,抗震性能有所保证。建筑物年久失修,墙面开裂严重,墙面剥蚀、风化情况严重,黏结砂浆粉化、脱落情况严重可认为建筑物老旧程度较高,在地震发生时极易造成脆性破坏,引起构件破断甚至倒塌。
得出综合评价分值之后,按照表8.6得出参保建筑易损性情况,并确定参保建筑易损折扣系数。
表8.6 砌体结构建筑易损折扣判定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