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量化成果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量化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是指披露的环境信息在被用于决策时能够被感知的精确度、相关性和有用性。样本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由标准化处理的数量得分和质量得分相加而得。先前的文献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文献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测度方法不同,如果不事先对研究的测度方式进行区分,必然导致结论和交流上的混乱。是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应该将环境信息分成几个维度,从而使披露能够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环境信息披露的量化一般使用内容分析法。但文本分析法具有量化结果不精确的特点。同一篇文本,不同的人就会得到有差异的测度结果,因此一般都要先对编码员进行培训,并且出于稳健性起见,最好使用多个编码员测度结果的均值。

环境信息披露的测度并没有得到统一认可的定义,各文献计量准则也不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包括:

Clarkson et al.(2008)认为,环境信息披露可以从“水平(level)”和“性质(nature)”两个维度去测量。披露的水平是指“数量(quantity)”和“程度(extent)”,而披露的性质是指信息是否是“客观(objective)”的和可以“外部验证(externally verifiable)”的。披露的数量水平,是指披露篇幅的大小,可以分为绝对披露数量水平和相对披露数量水平。绝对披露水平对年报中关于环境披露的内容,计算字数与行数(Zeghaland Ahmed,1990;Deegan and Gordon,1996),或者是句子数(Ingramand Frazier,1980),或者是页数(Gray et al.,1995;Patten,1995)。以页数计算偏差比较大些,因为可能受到插图表格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披露是否涉及金额等数据进行附权,比如在一句话中,如有披露金额信息的,可得3分;如有具体数字信息的,可得2分;如有其他一般性陈述的,可得1分(Campbell,2004;Cowan and Gadenne,2005;Mahadeo et al.,2011;Suttipun,2012)。相对披露数量水平是指与环境有关的披露数量除以总的披露数量,比如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行数除以年报总的行数。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是指披露的环境信息在被用于决策时能够被感知的精确度、相关性和有用性。质量水平常用归类加权计算法测算,就是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披露进行归类,若有披露到这一类,就进行计分。可以按照披露内容的重要性或具体性进行附加权重(这点获得许多研究者的赞同,如Wiseman,1982;Deegan和Gordon,1996;Hackston和Milne,1996;Buniamin et al.,2011)。Clarkson et al.(2008)结合一个环境专家的建议,在GRI的指导原则下,提出了一个7个维度95条披露打分表,并配有相应的打分规则。

笔者发现,按照这个表,编码员的打分不会差异太大,很好地保证了“一致性”原则,有利于研究具有可重复的性质。笔者认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本质含义上相互接近,彼此各有优缺点。数量水平比较忠于原文,但若企业大篇幅地泛泛而谈,虽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却仍能得高分。披露质量水平的特点是同类信息的多次披露不重复计算,另外信息可用性越高,披露得分就比较高,比较符合信息交流的特点,但在归类以及同类信息合并问题上,存在主观判断的问题。

另一种方法是Wiseman(1982)、Cormier and Magnan(2003)、Al-Tuwaijri et al.(2004)以及Cormier(2009)等所使用的方法,将公司的环境信息分为六类,一般性描述赋值1分,专门性描述赋值2分,具有量化信息的赋值3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洁直观、编码速度比较快。但这种方法测出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信息的重要性没有恰当处理,比如企业披露的两个信息分别是“企业每年的废气排放都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本年度排放废气600立方米”,按照Wiseman(1982)等人使用的方法,则前者得2分,后者得3分。但实际上是否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显然比单纯给出一个排放数据要更加重要。第二,测度的精确性不高。由于该方法的分类只有六类,许多具有异质性的信息被放在同一类中合并计算,信息总水平被人为降低。另外权重的赋值不能突出环境绩效,这点受到了Clarkson et al.(2008)的批评。

还有一种方法是按信息的特点分多维度进行测算。沈洪涛等(2010)在借鉴Darrell and Schwartz(1997)、Freedman and Stagliano(1992)和Patten(1992)的方法,量化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数量得分是年报中与环境有关的披露行数。质量得分考虑显著性、量化性和时间性三个维度,三个维度的赋值依据如下:(1)显著性:将年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财务部分,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和补充报表;年报中其余的部分为非财务部分。若环境信息仅在非财务部分披露,赋值1分;若在财务部分披露,赋值2分;既在财务部分披露又在非财务部分披露,赋值3分。(2)量化性:若披露的环境信息只是文字性描述,赋值1分;若披露的是数量化但非货币化信息,赋值2分;若披露的环境信息是货币化信息,赋值3分。(3)时间性:若披露的是关于现在的信息,赋值1分;若披露的是有关未来的信息,赋值2分;若披露的是现在与过去对比的信息,赋值3分。样本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由标准化处理的数量得分和质量得分相加而得。该指标的显著性和时间性两个维度具有特色。(www.xing528.com)

先前的文献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文献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测度方法不同,如果不事先对研究的测度方式进行区分,必然导致结论和交流上的混乱。笔者认为,好的量化方法,应该具有全面性、易操作性和可比性。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全面性是指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质和目的出发,综合考虑多个维度。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是因为环境信息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和决策。有些利益相关者,比如公众,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他们需要企业更多地披露环境绩效指标。政府比较关心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以免发生环境事故,因此政府需要知道企业是否在环保方面管理规范。投资者和外部股东的侧重点在于环境行为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因此企业环境披露中的货币信息是他们迫切想掌握的。是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应该将环境信息分成几个维度,从而使披露能够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当然,不同类别的信息重要性是不同的,一个泛泛而谈的环保理念,其信息量远不如一个具体的排污数据。因此,不同维度的权重应该是不一样的。具体维度的划分和权重的给定,应该结合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而定。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易操作性是指编码工作的难易程度。由于环境信息的文字量大,导致使用文本分析法进行编码时,工作量大。因此编码的规则要尽量简单。否则,无论是使用人工编码还是机器编码,都会产生大量的错误,影响研究和分析的结论。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可比性,是指编码的模式保持稳定,尽量减少编码员的主观判断。这样即使不同的编码员,对同一家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文本量化结果都基本一致。可比性的另一个意思是要体现信息披露的本质。通过阅读中国上市企业年报中的环境信息,笔者发现有的企业同类信息,比如企业的环保理念,会在企业年报中多次出现。相同类别或相同性质的信息,若出现多次,不应该重复计算,因为后面出现的信息并不能给信息接收者提供增量价值。而使用Wiseman(1982)或者简单地按篇幅量化的方法,就无法避免这方面缺点。

综合以上三个原则,笔者认为Clarkson et al.(2008)的方法目前看来相对较好。这种方法结合了环保专家的意见,在信息维度划分和权重的赋值方面比较科学。硬披露和软披露的区分使披露的质量和数量都能得到表现。另外,该方法给出的操作依据比较充分,编码员很容易掌握,能够保证研究中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这一数据的可比性。该方法的缺点,笔者认为,是货币信息披露的划分类别偏少,导致一些环境的货币性信息披露无法得到体现。Clarkson et al.(2008)对此的解释是,许多货币性信息属于美国证监会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而他们那篇文章研究的是企业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因此回避了一些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