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线性规划:实践与探索

线性规划: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线性规划法一般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目标函数。这类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表4-6某养鸡饲料数据表成立合作小组教师设计任务由上面两个例子分别建立了生产模型、配料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实际中,还有诸如布局问题、指派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各式不一样,但都是线性规划问题,这都具备有线性规划的特征。通过实例,让学生完成:1)线性规划的一般形式?

线性规划:实践与探索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中,提高经济效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要求,而提高经济效果一般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技术方面的改进,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使用新设备和新型原材料.二是生产组织与计划的改进,即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线性规划所研究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等资源,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好.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决策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是线性规划的三要素.

线性规划法是解决多变量最优决策的方法,是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约束条件下,解决或规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的问题,即给与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如何应用而能得到最大经济效益。其中目标函数是决策者要求达到目标的数学表达式,用一个极大或极小值表示。约束条件是指实现目标的能力资源和内部条件的限制因素,用一组等式或不等式来表示。

线性规划法一般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目标函数。

第二步,加上约束条件。在建立目标函数的基础上,附加下列约束条件

第三步,求解各种待定参数的具体数值。在目标最大的前提下,根据各种待定参数的约束条件的具体限制便可找出一组最佳的组合。

例5 某商品有m个产地、n个销地,各产地的产量分别为a1,…,am,各销地的需求量分别为b1,…,bn。若该商品由i产地运到j销地的单位运价为cij,问应该如何调运才能使总运费最省?

(1)成立合作小组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线性规划问题的背景内容,了解线性规划问题,所谓线性规划问题,就是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的非负变量的值,使一个关于这组变量的新型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2)引入问题

设定如下问题:1)本题是哪种规划类的问题?2)本题中的目标函数是什么?3)约束条件是什么?4)如何求解?

(3)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在对规划问题有了初步了解后,可以先建立目标函数:引入变量xij,其取值为

由i产地运往j销地的该商品数量,数学模型为,在此引导学生一起寻找约束条件如下:

(4)成果展示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把问题归结成一个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往往也是困难的一步,模型建立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求解。而选取适当的决策变量,是我们建立有效模型的关键之一。对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由于有以下关系式存在:

(www.xing528.com)

其约束条件的系数矩阵相当特殊,可用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习惯上称为表上作业法。

(5)反思

此时,教师科研和学生一起去复习单纯性法的求解思路,其求解工作在运输表上进行逐步迭代如下:先按某一规则找出一个初始解(初始调运方案);再对现行解作最优性判断;若这个解不是最优的,就在运输表上对它进行调整改进,得一新解;再判断,再改进,直到得到最优解。

例6 配料问题。

养鸡场饲养一批小鸡,对小鸡健康厂长的基本营养元素有三种,简单地称为A、B、C。这批小鸡每日对这三种营养的最低需要量是:元素A为12单位,元素B为36个单位,而元素C恰好为24个单位,C元素不够或过量都是有害的。现市场供应的饮料有甲、乙两种,甲饲料每千克5元,所含的营养元素A为2个单位,B为2个单位,C为2个单位;乙饲料每千克4元,所含的营养元素A为1个单位,B为9个单位,C为3个单位。养鸡场负责人希望得到甲乙两种饲料的混合饲料的最优配比,即既能满足小鸡健康成长的需要,又能降低饲料的费用。同样,为了方便分析,将上述条件用如下表表示。

表4-6 某养鸡饲料数据表

(1)成立合作小组

(2)教师设计任务

由上面两个例子分别建立了生产模型、配料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实际中,还有诸如布局问题、指派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各式不一样,但都是线性规划问题,这都具备有线性规划的特征。通过实例,让学生完成:1)线性规划的一般形式?2)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是什么?3)如何将其他形式转换为标准形式?

(3)引导学生完成数学任务

分别引导学生了解图解法、代数法的求解过程。

(4)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模型求解。

(5)反思

通过模型引入、模型建立以及模型求解过程,通过小组间协作、交流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模型展示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善,在改进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