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成效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内部条件。能力结构的功能与作用就是通过对个体素质结构中的“知识层”的操作与运作,起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作用。在新的课程观和学科综合、多元文化以及重视艺术实践的新理念的提出下,以下三种能力对声乐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一)自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口号。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的瞬息万变,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夸美纽斯说过职业本身就责成人要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因而广大教师一定要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觉性,适应新形势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二)声乐教学和科研能力
声乐教学和科研能力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讲、写、唱、奏、演”五个方面:
1.“讲”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声乐课堂教学能力。如驾驭教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具操作能力等。在声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并能有意识地将声乐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相结合。此外,心理调节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之一,因为教师的心理是指挥教师正确施教的核心。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常要充当好几个角色,因为在声乐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所以,声乐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非常重要。例如,教师在范唱、范奏时,所充当的是演员这一角色,这时要有演员的心理状态,才能把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而在解释作品,启发学生理解作品的时候,教师充当的是演说者的角色;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要用舞蹈或声乐剧等形式来表现某一声乐作品,教师又要充当导演这一角色。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心理调节能力是关键。又如,在教唱某一首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把握不住某些音准、节奏,经过反复教唱仍没有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能会出现不耐烦或急躁的心理状态,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老师,应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保持冷静的头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
2.“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板书要做到重点突出、概括性强、美观清晰、便于记忆;二是指有撰写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能力,能把声乐教育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归纳,并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能把教育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www.xing528.com)
3.“唱”是指教师的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是声乐教师应具有的、最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声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因此,要求教师的“唱”要准确无误、生动感人,通过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奏”是指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钢琴伴奏包括照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这是声乐教师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器乐演奏是指教师能演奏一至三门乐器(并不要求有很高的水平),这是进行课堂器乐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
5.“演”是指教师开展课外声乐活动和声乐“第二课堂”的能力。如组织合唱队、乐队、舞蹈队,开展全校性的大型声乐活动;在声乐活动中,创作、改编歌曲、乐曲,为乐队配器,编导舞蹈等。
(三)创造能力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追求目标。声乐新课程增加了“创造”的教学领域,不仅对声乐教师提出了声乐创作技能的要求,而且对教师在声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声乐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创新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声乐教师不仅应具备即兴声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创作儿童歌曲的能力,而且应具有对教学资源进行发掘、对教材综合构建以及理论的创新能力。此外,要思维开阔,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声乐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向,并吸收、消化、运用于声乐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声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发挥声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如何加强声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横向联系,并使其相互补充、协同合作;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