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在非发声状态下,声门开启,肺内的压差很小。就肺活量而言,只需约500 毫升左右的气体交换即可。歌唱呼吸则是在维持发声需求的前提下,使用大大超乎日常生活呼吸的量,并需要足够的声门下压力以及相应的控制技术技巧,肺活量一般可达2400毫升左右。
为了完成歌唱,包括声乐与感情在内的艺术表现,需要根据声乐与旋律进行保持乐句及声音的时值长短,有意控制呼吸的频率及流量,或短促、或连续持久;需要根据感情的需求,有意控制声音的强度,或弱、或强、或渐强渐弱等。呼吸密切关系到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以及歌曲思想情感的表达,歌唱者必须掌握好呼吸气息的运用。
(一)歌唱呼吸的类型
在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外歌唱家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创造了多种多样歌唱呼吸的方法。根据人体呼吸器官的生理能力以及歌唱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方式与形态,歌唱的呼吸类型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三种。
1.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又称为肋式呼吸,是主要运用胸部控制呼吸的方法。胸式呼吸的收缩、扩张运动由肋间肌引起。这是十五、十六世纪时,在西欧教堂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演唱“圣咏曲”的呼吸方法。圣咏曲的曲调简洁质朴、旋律平稳,运用近似讲话的音区演唱即可。因此,此种方法基本上是建筑在生活中自然呼吸的状态,是人在情绪紧张时及运动中的一种本能反应。呼吸时,上胸起伏,胸廓变化明显。
胸式呼吸对初学声乐者来说,不需费力,来得直接,但未能调动横膈膜与腹肌的作用。并且,其呼吸存量浅,容量小,气息压力直逼喉部,容易造成喉部的不自然状态。这种呼吸方法的弊端具体体现在:
第一,由于吸气时双肩上抬,所以往往会造成气息量少而浅,声音缺少弹性与穿透力。
第二,如果气息太浅。就会致使膈肌与腹肌不能有效地参与工作,无法保持气流做有规律的吸入及呼出,从而失去了其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第三,由于气息太浅。还会容易造成喉头与颈部周围肌肉的紧张,产生出逼紧、生硬、缺乏弹性的音色效果。因而也就必然会影响音域的扩大与声区的统一,并缺乏应有的感情色彩。
声乐艺术的发展使得现今的声乐作品旋律呈现跌宕起伏的状态,声乐技巧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因而单纯的胸式呼吸法也就无法为新的歌唱技巧提供最佳的动力。胸式呼吸的发音质量难以实现声乐艺术所要求的标准,所以,胸式呼吸的控制不是最佳的机能运动方式。一般未经训练或方法不当的歌唱多采用此种呼吸方法,这是声乐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
2.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又称为肚式呼吸,是单纯用腹部控制呼吸的方法。我国民族戏曲唱法、曲艺唱法以及部分民歌唱法都特别强调采用腹式呼吸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下降横膈膜的办法,不强调胸腔与肋骨的打开及存气作用,因而影响气息的容量,常常会出现胸腔塌下、腹部过分鼓起及憋气的状态。同时,由于气息支点过深、过沉,腹部胀满、横膈膜过分下沉,呼吸反应迟钝,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发音不畅。
真正的纯腹式呼吸是一种过分注重、强调膈肌和腹肌呼吸控制作用的呼吸技术。腹式呼吸法的局限性体现在:
第一,如果吸气过深,就会容易影响到胸廓的正常运动和横膈膜的有效支持,从而造成气息的不顺畅,声音空洞、无力、缺乏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
第二,由于吸气时会迫使横膈膜下降,胸腔肋骨受到压缩,腹部膨胀,因而气息的容量就必然要受到影响。
可见,对于歌唱而言腹式呼吸也不是最好的呼吸。腹肌力量弱的人,如女性,不易掌握此种方法。
然而,意大利著名的声乐大师基诺·贝基却强调采用腹式呼吸进行训练,并在他70岁来北京讲学时,给在场的观众做了精彩的示范并引来了全场的喝彩。不过,贝基先生所强调的腹式呼吸绝非单纯的、孤立的腹部运动,而是包括横膈膜以及其他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组织的整体协同配合,他在教学中曾多次强调让横膈膜的肌肉得到锻炼。因而我们不难看出,深呼吸也是一种相对的呼吸方式,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我们应该巧妙、灵活地运用。
3.胸腹式联合呼吸
胸腹式联合呼吸,又称横膈膜呼吸法,是运用胸腔、两肋、横膈膜、小腹及腰部联合协作控制呼吸的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取前两者之长而避其短,既克服了胸式呼吸法气息过浅的毛病,又克服了腹式呼吸法气息过僵、过死的弱点。它充分利用了人体呼吸器官的综合机能,使得这种方法呼吸深、容量大、弹性好、能力强、反应敏捷、控制均匀。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发挥人体呼吸器官的生理优势与潜能,产生歌唱发声的动力的最佳支持与物理效应,从而为歌唱的发声、共鸣与声音的发展、技巧控制及表现力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较完美的呼吸法,也是中外声乐界普遍赞同与采用的歌唱呼吸方法。
其特点在于:
第一,胸腹式联合呼吸能够全面地调动人体各呼吸器官的作用,使胸腔、肋骨、肋间肌、横膈膜和腹肌等相互配合,协同来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这样就会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容量也得到了增强。
第三,胸腹式联合呼吸使控制气息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呼气变得更为自然均匀、有节制,并能够合理而有效地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及色彩的变化。
第四,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演唱者的音域得到进一步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声区获得整体的平衡与统一;同时也为演唱者在表现声乐作品时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声音效果与空间范围。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是当前学术界认为最符合生理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联合部位的肌肉组织是很容易被人们操纵的,并有很大的弹力和伸缩性,是储存大量气息的理想区域,也是使气息强化的理想部位。在气息的储存与控制上,这个部位比腹式部位更加灵活并富有弹性,比胸腔部位也更优越,不会出现由于强化气息的弹力而导致的喉部诸多肌肉组织的过度紧张,以致影响声音的质量。(www.xing528.com)
胸腹联合式呼吸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因此,对于每位声乐学习者与演唱者来说,都应该不断地加以学习和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法,并把其最终运用于我们的声乐演唱之中。
4.科学的呼吸方法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如果单独地将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应用于我们演唱当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才能有助于我们获得正确良好的演唱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在歌唱中的运用也不能抛开人类本能的呼吸意识和人们自然的生理规律。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并非简单的胸式呼吸法加上腹式呼吸法的混合呼吸法。如果简单地把这样的认识真正地去付诸歌唱实践中,无论是气息还是在身体的各部分机能上,都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比如,吸气时胸部要扩起,腹部也要同时扩起;而在呼气时胸部要收缩,腹部也要收缩。试想,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运用气息去演唱,又怎能把声乐的艺术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呢?
综上所述,对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认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胸式呼吸法加上腹式呼吸法的混合呼吸法,更不能认为是胸部加上腹部的呼吸法,而是指胸部与腹部的有机连接部位,在歌唱的时候要把二者放到统一的整体中去考虑。
(二)歌唱呼吸的原则
在声乐学习与训练中,关于歌唱呼吸的运用有三条基本原则:
1.呼吸运动规律的稳定性
无论是歌唱呼吸的生理机能,还是控制方法的运动形态与机理基础,都必须严格遵循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基本规律。如前所述,吸气、呼气、保持、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形态特征的运动原则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改变了就是方法发生了变化。
实践证明,越是功夫深的歌唱家,呼吸技术与方法的机理运动基础越稳定。
2.呼吸运用的经济性
歌唱呼吸的运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经济省力。传统美声歌唱的教师历来主张使用最小的呼吸代价取得最佳的声音效果。作为美声歌唱的代表人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也曾说过:“我只用刚刚够唱每个音所需要的这么多的气息。”
事实证明,古今中外的优秀歌唱家都具有优秀的呼吸控制技术技巧水平。
3.呼吸技巧形态的多变性
在歌唱实践中,歌唱的呼吸形态具有多变性。它会随着歌唱过程中的声乐情感表现、风格处理,以及声区高低、音量强弱、时值长短的技术要求的差异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都会遵循正确歌唱方法与基本原则这一前提。
呼吸技巧形态的多变性要求学习者根据歌唱的丰富情感表现及相关的多种技术技巧的需要,掌握歌唱的呼吸形态的变化,提高驾驭呼吸的能力,达到纯熟的歌唱呼吸技术技巧水准。
(三)歌唱呼吸的方法
1.急吸急呼
急吸急呼,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急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使呼吸器官快速扩张,随后借助横膈膜和腹肌的力量迅速收缩,有弹性地控制气息,使每一次呼气都很准确,时值强弱恰到好处。
2.慢吸慢呼
慢吸慢呼,就是将气息慢慢地吸到肺叶下部,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状态,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注意的地方有:吸气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使身体僵硬,声音不流畅;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
这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想象“闻花”时候气息的吸入呼出就是这个道理。
3.快吸慢呼
快吸慢呼,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急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在歌曲结尾处,有时只有很少的地方可以换气,但练好了这种呼吸方法之后,就可游刃有余地完成它。也有的歌曲会让歌唱者一口气拖出十几拍,但练好了这种呼吸方法之后,就可以使歌声锦上添花了。
这种呼吸方法在歌唱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想象你是一位非常胆小的人,独自走在草丛中,突然一条蛇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惊奇地倒吸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的力量的对抗中,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