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艺术中的抒情性与表情机制研究

声乐艺术中的抒情性与表情机制研究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谈及声乐艺术的表情机制时,就会涉及抒情性问题。所谓抒情性,主要指声乐艺术“三情”中的声情。因为“三情”所形成的整体情感,都要通过最后的声情来加以体现,所以,声情是声乐艺术整体情感再现的核心环节,它是集多重主观情感于一身的集中表现,也是声乐艺术情感表现成败的关键。抒情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体情感的表达,即诗情、曲情、声情的整体体现;二是演唱者二度创作的情感表现。

声乐艺术中的抒情性与表情机制研究

在谈及声乐艺术的表情机制时,就会涉及抒情性问题。所谓抒情性,主要指声乐艺术“三情”(诗情、曲情、声情)中的声情。因为“三情”所形成的整体情感,都要通过最后的声情来加以体现,所以,声情是声乐艺术整体情感再现的核心环节,它是集多重主观情感于一身的集中表现,也是声乐艺术情感表现成败的关键

抒情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体情感的表达,即诗情、曲情、声情的整体体现;二是演唱者二度创作的情感表现。

整体情感的表现必须依据对作品深入细致的把握和理解。既要体验诗情,又要把握曲情;既要具有语感,又要富有乐感。因为,指意性的语言直接体现着人、事、景、物等种种确切的含义和形象,以及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为此,挖掘词意的内涵,便成为演唱者表演的首要任务之一。

词意的深刻内涵,则从字音先起,然后领会字意和句意以及主题和内容所示的形象特征。同时,不能脱离词意本身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以及表现人物此时此地的情感体验。对词意的挖掘,不仅仅是让演唱者了解字面的表层意义,同时,还要挖掘它潜在的深层含义。即便是作品表面和解释中看不到的东西,即潜在的歌词含义,也要通过二度创作,在情感的作用下,使之成为一种外在化的表现。这同样是声乐演唱二度创作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其价值和意义得以体现的关键所在。(www.xing528.com)

基调体验的准确性。这里说的基调,也就是作品整体的情感基础。如颂歌型、欢快喜庆型、庄严肃穆型、哀婉伤感型等。不同体裁(如抒情歌曲、队列歌曲、叙事歌曲、幽默歌曲、劳动歌曲、歌舞歌曲等)的作品,在情感表现方面往往具有某些特殊情绪表现的规定性,即将其限定在某一种类的情感表现之中。情感基调的准确程度,是作品整体情感体现的基础,也是内容和主题形象表现所不可缺少的。这种基调的体验,往往伴有一种设身处地的切身感受,不同的规定性场景和角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基调,它是演唱者必须把握的创作基础。

情感变化的细腻性。在掌握作品基调的基础上,随之而来的便是情感变化的细致处理。它一方面要求不放松对一字一音的情感体验和处理;另一方面,又从整体表现上要精益求精地细致雕琢。对于一首情感表现相对单一的作品而言,其情感表达的准确性似乎还易于把握。但对较大型的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如歌剧选段(咏叹调)、声乐组曲、声乐套曲等,不仅要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所处地位与环境以及同剧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还要了解特定情节与环境中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有些作品甚至跨越了较大的时间范围。为此,对它的情感体验如没有整体的连续性和设身处地的细腻性做基础,也就不可能体验和表现出特定情节变化过程中的人物内心复杂细微的情感变化。

声乐作品体裁与题材种类繁多,结构丰富,不同的体裁和题材及结构要求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方式,为此,不能简单地将某一种体验生搬硬套于相类似的情感体验之中,但又要防止将情感处理得过于零碎而走向反面,更不能是简单地“看图说话”。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是一个较为复杂多变的表现过程,它必须构建在真切而细致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唯有如此,才能准确生动地再现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情感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