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内涵和外延来看旅游与博物馆
从内涵上看,博物馆旅游是以博物馆为物质载体,可以满足游客审美、教育与娱乐等需求的文化旅游;从外延上看,博物馆旅游的内容更为宽泛,它还包括对类博物馆的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展览馆、遗址、故居以及其他文化机构(单位)的参观、游览。
(二)从中产阶级来看旅游与博物馆
在西方社会,博物馆与旅游存在着某种历史渊源关系。对于西方中产阶级来说,博物馆与旅游都是其曾经追逐的对象。实际上,博物馆与旅游或博物馆旅游是中产阶级价值观的体现,换言之,博物馆与旅游或博物馆旅游能够满足中产阶级的某些诉求,比如,对不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保护历史与怀旧情绪,地位、身份、学识等认同,审美愉悦体验,与亲朋好友相聚的世俗愉悦体验。
(三)从现实情况来看旅游与博物馆(www.xing528.com)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它给世界带来更多、更快的流动性的同时,也给地方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希望借助辟建遗产地、社区博物馆与生态博物馆等以保存、传承优秀的地方传统和文化,“全球地方化”运动也应运而生。这些新型博物馆不仅得到遗产地居民的认可,也得到旅游市场的呼应。加之民族旅游、文化旅游、遗产旅游与红色旅游等的推动,博物馆与博物馆旅游均得到迅猛发展。一方面,博物馆已经转化为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成为游客外出旅游特别是去都市旅游时的一个重要选择;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在推动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为不同于传统参观者的一类群体,博物馆的游客数量庞大,又来自异地,这有助于不同文化的散播,而博物馆也在市场定位、自身功能、场馆设计、展示形式与发展模式等方面做出努力,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四)旅游的“博物馆化”现象
当下旅游中的“博物馆化”现象日趋明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是这样。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在数量、范围上,博物馆、博物馆的展品与博物馆的参观者和游客都在不断地扩展、增长;其二,博物馆最传统的教育与研究功能逐渐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它的旅游、娱乐与休闲等功能;其三,原来不是博物馆的地方却变得更像是博物馆,并想方设法地对自然资源(遗产)、文化资源(遗产)与非物质文化资源(遗产)以至当地居民进行商品化开发;其四,随之带来的问题不是能否进行博物馆化的旅游开发,而是在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是否处于主体与主导地位,得到其应有的参与机会,得到其应有的起码尊重,得到其应得的各种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