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贵州省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原状保护与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其环境中,它包括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具有特定价值与意义的文化内涵。
梭嘎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特区以北42公里的梭嘎乡龙嘎寨(村)内,平均海拔2000米,自然条件极为贫瘠,地处高山,水源匮乏。在邻近12个村寨中,居住着一支古老且神秘的苗族支系——“箐苗”支系,也称为“长角苗”支系。箐苗寨依山而建,土墙茅房,原始古朴,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深厚。妇女纺纱织布,画蜡刺绣,飞针走线,缝制美丽的衣裙。在生态博物馆建立之前,村民生活极其贫困,有人称其为人类工业化前生活的活化石。
为了保护与延续这支独特的苗族文化,1995年,经中国与挪威文博专家考察后,撰写了《在贵州省梭嘎乡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得国家文物局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的批准,正式列入了中挪文化交流项目。
1997年10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王后宋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中国博物馆学会与挪威开发合作署《关于中国贵州省梭嘎乡生态博物馆的协议》签字仪式,决定在中国建立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根据该协议,按照国际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要求,1997年,梭嘎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建设工程动工,挪威政府为此工程提供无偿援助88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80万元),用于场馆建设与征集文物。
梭嘎苗族社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则是博物馆的一个信息库,它记录与储存着本社区的文化信息,如通过录音记录下口碑历史,存放相关的文字资料、具有特殊意义的实物、文化遗产登记清单和其他本社区的遗产等,通过展览陈列方式向观众介绍即将参观的文化的基本情况,并对观众提出行为要求,这些都通过视听媒介的综合介绍来完成。
199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
(摘编自: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第一,阐述遗产的词源、原初含义与构成要素;讨论遗产的传统性与归属性,以及遗产的地方性与全球性;介绍遗产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介绍博物馆的源起、发展阶段与功能形式演化;阐述博物馆概念的定义、博物馆范围的变化,以及博物馆的分类。
第三,讨论旅游与遗产、旅游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前者包括从实际情况来看旅游与遗产的关系,文化遗产与遗产旅游所面临的威胁、考验和挑战;后者包括从内涵和外延、从中产阶级、从现实情况来看旅游与博物馆,以及旅游的“博物馆化”现象。
第四,从人类学视角来看遗产与博物馆,包括遗产和博物馆与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与他者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与原住民社区和文化权,博物馆的文化再生产、文化商品化与遗产工业。
第五,阐述博物馆旅游与博物馆人类学,包括博物馆与休闲、博物馆与时尚、博物馆与真实性、博物馆与文化认同、博物馆与怀旧。
第六,阐述博物馆与游客体验,包括游客在博物馆的身体体验、教育体验、情感体验、认知体验、社会交往体验、精神朝圣体验、审美体验与娱乐体验。
第七,总结当下全球博物馆旅游与中国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讨论中国博物馆及其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
遗产特别是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最精华、最珍贵的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博物馆即是遗产保存、展示的重要场所。
本讲为第11讲,即旅游客体篇的第5讲,总第11讲,共有7节。本讲将围绕遗产与博物馆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遗产与博物馆不仅使游客得到怀旧、认知、教育、社交与娱乐等体验,更可以得到对民族与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族群记忆。而遗产和博物馆与旅游的复杂关系如何协调,遗产如何保护与传承,博物馆事业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