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真实性情形:类型框架

旅游真实性情形:类型框架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恩在“前后台”戏剧展演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外来者印象,即旅游者对景观的印象,并且从景观本质与旅游者印象两个维度入手,建立了关于旅游真实性情形的类型框架。因此,旅游者对文化的主观印象是真实的,旅游者得到积极的体验。第Ⅱ、第Ⅲ象限中,不同认知水平与知识结构的旅游者,对舞台化的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建构主义真实性的观点。

旅游真实性情形:类型框架

科恩在“前后台”戏剧展演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外来者印象,即旅游者对景观的印象,并且从景观本质与旅游者印象两个维度入手,建立了关于旅游真实性情形的类型框架

在图9-1中,横轴代表旅游社区文化或景观的本质,纵轴代表游客对旅游社区文化或景观的印象。两轴的正方向均表示真实,负方向均表示舞台化,即不真实。

图中的第Ⅰ、Ⅳ象限,反映的是真实的社区文化(后台),是大部分旅游者所要寻求的东西。在第Ⅰ象限中,文化是真实的,而且比较合理地被展示出来。因此,旅游者对文化的主观印象是真实的,旅游者得到积极的体验。在第Ⅳ象限中,由于各地普遍的舞台化特点与加剧的舞台化趋势,旅游者猜疑真实的文化,对原本真实的文化产生怀疑心理,把真实的文化当作非真实的文化,形成“舞台猜疑”,这是经营的失败,也是文化传播的失败。

第Ⅱ、第Ⅲ象限中,不同认知水平与知识结构的旅游者,对舞台化的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建构主义真实性的观点。在第Ⅱ象限中,不真实的社区文化,通过旅游机构与组织的仿真性包装和舞台演出,使旅游者无法分辨文化的舞台化本质,把它视为“真实的情形”加以接受。这种真实性在客观主义者眼中,就是一种“伪事件”,是具有超级谎言性质的“舞台真实”,但在建构主义者眼中,却是真实的,是经营的成功,尽管它在保护社区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旅游者理解社区文化可能起到了误导作用。在第Ⅲ象限中,是最不理想的情形,表现为旅游景区点以纯人造性景观或虚构性文化为旅游者提供娱乐等功能,而被旅游者一眼就能识别的情形,旅游者对虚构的文化产生猜疑。(www.xing528.com)

图9-1 旅游情形类型框架

资料来源:科恩.旅游社会学的再思考[J].旅游研究纪事,1979,6(1):26.(略有调整).转引自:周亚庆,吴茂英,周永广,竺燕红.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J].旅游学刊,2007,22(06):42-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