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人类学读本:真实性的类型及其演化过程

旅游人类学读本:真实性的类型及其演化过程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者们对于真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与深化的过程。但这种所谓的“客观真实”受到质疑,其目标的实现极为困难。换言之,旅游中的真实性包括了客观与主观之间的关系结构,建构性真实性是旅游活动主客观因素并置的真实性建造,这样也使它成为具有象征性的真实性构造。存在性真实性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存在”状态,也就是旅游中的过程体验真实。

旅游人类学读本:真实性的类型及其演化过程

学者们对于真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与深化的过程。麦肯奈尔在“舞台真实”理论中提到舞台化真实性,舞台化真实性后来被归纳为客观性真实性;科恩发展了麦肯奈尔的舞台化真实性,提出了建构性真实性(或象征性真实性)与自然生成的真实性;王宁不同于麦肯奈尔和科恩等人,他提出了存在性真实性或内心真实、人际真实。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真实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6种类型:

(一)客观性真实性

客观性真实性是指游客行为本身或者旅游活动过程自身的客观存在,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依据得到的旅游感受的真实。但这种所谓的“客观真实”受到质疑,其目标的实现极为困难。因为在大众旅游背景之下,充斥着大量主动的文化商品化行为以迎合市场需要的现象,游客并非得到了客观真实,其得到更多的是想象的客观真实。正如中国有句话叫“眼见为实”(即眼见为真),但很多时候却是“眼见并不为实”(即眼见并不为真)。

社会环境来看,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游客在旅游地看到的就是“舞台的真实”“部分的真实”,甚或是“虚假的真实”,这已经是不言自明的秘密。再从游客自身来看,由于其知识能力、旅游时间的限制,游客无法一次次地辨别“真实”与“虚伪”,而目前“蜻蜓点水式”的大众旅游方式,游客并不在乎看到的东西是真还是假以及真实的程度如何,只要玩“嗨”了,即使被“忽悠”、被“蒙骗”也不算啥。

(二)建构性真实性或象征性真实性

建构性真实性既包括游客行为、旅游过程与旅游事务等客观真实的内容,也包括期待、想象、偏爱、权力与信仰等内容。换言之,旅游中的真实性包括了客观与主观之间的关系结构,建构性真实性是旅游活动主客观因素并置的真实性建造,这样也使它成为具有象征性的真实性构造。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的“客观性真实性”就变成了“象征性真实性”。

首先,建构性真实性不仅仅是客观存在,还包括了更为主观的内容,即人为的与选择的因素,而客观性真实性只代表了部分的真实性;其次,建构性真实性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与模仿,还有对客观存在的概括与再现,而且这一概括与再现的过程本身又离不开主观的“作用”之下的创建。

既然可能根本不存在着绝对的“客观性真实性”,人们宁肯认为“建构性真实性”是“客观性真实性”的忠实替代品。但事实上,由于时间不会凝固,人们在某一时刻依据客观现实而建构出来的“真实”,已经跟客观现实的最原初时的状态产生了差异;另外,在特定的旅游环境之中,即使是同一个客观的活动或现象,也会因为游客个体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体验或认知。

(三)自然生成的真实性(www.xing528.com)

自然生成的真实性与时间密切相关,它是时间的创造之物。换言之,它在刚开始时可能还不是真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被认为是真实的。

(四)存在性真实性

存在性真实性是指不以旅游地存在的客观事物为依据,与旅游中具体的客观物质没有关系,而是突出游客与旅游活动自身所引起和获得的真实。存在性真实性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存在”状态,也就是旅游中的过程体验真实。

(五)后现代主义的“超真实”

后现代主义的“超真实”是指在后现代社会,人们认为仿真与虚像也是一种真实,只要技术条件高超,它会比所谓的“真实”还要真实,成为超真实的真。在此情况下,“真”与“假”的界线已经模糊了。

(六)符号性真实性

如果考虑到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文化和人群的不同,游客只是把真实性看作是其所游览、观光的文化印象与所预先期望的一个标签,具有符号化的意义。游客的体验真实性与客体的真实性相互构建,对于同一个客体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真实性。而这样看来,旅游中客体的真实性就只是一种符号性(符号化)的真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