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人类学:符号与象征中的消费主义

旅游人类学:符号与象征中的消费主义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阐述旅游中重要的人或群体的符号互动,具体分析其表现在地位、身份、角色与行为方面的符号学特征。最后,以住宿业为例,探讨旅游媒介体与联结体的符号学,包括住宿业的“资本符号”,酒店标识、象征符号与影响传播,酒店内部的符号系统及其象征意义。本讲的主题为旅游中的符号、象征与消费主义。

旅游人类学:符号与象征中的消费主义

【阅读材料】

个园假山设计的四季象征

个园在江苏扬州市东关街,据传初为清名画家石涛的寿芝园故址,嘉庆道光年间盐商黄应泰又行修建。园内植竹千杆,因竹叶形如“个”字,故名。

此园以假山叠石最为有名,用石奇特,技法超群,布局巧妙,意蕴深邃,意境高雅。一进个园,湖石依门,修竹迎面,石笋参差亭立,构成了一幅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绘的生动画面,一笔点出“春景”。点放的峰石好似茁壮的竹笋在春雨后破土而出,给人以春回大地的感觉。为了体现春天的季节特点,采用十二生肖象形山石,象征春天的到来,各类动物已从冬眠中苏醒,即将活动频繁。

过春景,再绕过桂花厅,前面出现以湖石叠成的玲珑剔透的“夏山”,夏山通过灰调的石色、广玉兰披洒的浓荫、山洞的幽深、水态的涟涓,如大雨初霁,流云变幻,予人以千山苍翠欲滴、清凉世界的意境。

为体现秋山的秋季特点,造园者特意选用黄石,黄石堆叠上引用国画的斧劈皴法,用石泼辣,烘托出崇山峻岭的气派,其位于庭院之东,面迎西斜夕阳,黄石丹枫,倍增秋色,以添入“秋思”诗意。秋山是全园的高潮,故山形堆筑得特别雄奇挺拔,好似缩小了的安徽黄山

冬山叠石选用颜色洁白、体态圆浑的宣石(雪石),并将假山叠于南墙北下,给人产生积雪未化的感觉。墙面开有吸纳东北风的口琴音孔式排列的24个圆形窗洞,使人工制造的北风呼啸长年不断,形成寒冬氛围。冬山邻接春山,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循环。

个园的假山构筑立意明确,布局奇特,章法不谬,配景奏效,运用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特点,把整个园子划分为大小不同、性格各异的四个空间,使“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各显其趣。由于春、夏、秋、冬四山的景色是沿环形路线安排的,来回数遍,游人好似经历着周而复始的四季气候的循环变化,大有无止无境之意,便不由发出“时间无限,人生无涯”的感叹,得到“珍惜时间,发奋图强”的哲理启迪。

(摘编自: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62.题目为作者所加,格式有调整。)

【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第一,介绍符号的定义、符号的特点、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和意指、符号的分类、符号的功能与符号的意义构成。

第二,简单介绍现代符号学,梳理符号理论的演化路径(主要流派),阐述符号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简介象征理论或象征人类学

第三,简述旅游符号学的定义、研究对象;阐述旅游符号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主体及其消费行为的符号学研究、旅游客体的符号属性研究、旅游媒介体与联结体的符号意义研究、旅游主客体的互动研究、旅游主体与他人的符号互动研究。

第四,介绍消费概念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化,简述消费主义理论,讨论游客的符号消费。

第五,讨论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与神圣化,包括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的构建、旅游吸引物的符号结构、能够作为象征符号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标示物的功能与意义和问题、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形成机制、神圣景物或景观神圣化的形成原因、旅游景物的符号叙事。

旅游吸引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上有3个层次:某一个旅游景观或旅游景物等;某一个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某一个旅游目的地(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旅游吸引物的具体含义到底是什么,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

第六,阐述旅游中重要的人或群体的符号互动,具体分析其表现在地位、身份、角色与行为方面的符号学特征。

最后,以住宿业为例,探讨旅游媒介体与联结体的符号学,包括住宿业的“资本符号”,酒店标识、象征符号与影响传播,酒店内部的符号系统及其象征意义。

本讲为第8讲,即旅游客体篇的第2讲,总第8讲,共有6节。本讲的主题为旅游中的符号、象征与消费主义。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标志,它是人类与文化相连接的纽带,而象征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表达方式,同时人类社会又离不开消费;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旅游主体、旅游基体、旅游客体与旅游媒介体和联结体当中,充斥着符号、象征或消费,可以借助符号理论(符号学)、象征理论(象征人类学)与消费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