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发展视角探究旅游现象

从发展视角探究旅游现象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当然必须发展,但在旅游发展中要谨防“发展主义”,“发展主义”蔓延到旅游开发过程中,就有可能形成“旅游发展主义”,这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行“发展主义”以及旅游浪潮波及全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旅游发展主义”体现为某一地方制定的快速以至超越型发展的宏伟目标与战略措施。

谈及“发展”就要联系到“发展主义”。所谓“主义”,即人们所推崇、膜拜的某种理想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当人们将某种现象当作最高的理想与准则,并视其为宗教一般时,“主义”就出现了。“发展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最早出现于欧美,到冷战之后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潮流。“发展主义”将“发展”简单地还原为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直接地等同于GDP增长,却忽视了社会和谐、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

旅游当然必须发展,但在旅游发展中要谨防“发展主义”,“发展主义”蔓延到旅游开发过程中,就有可能形成“旅游发展主义”,这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行“发展主义”以及旅游浪潮波及全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旅游发展主义”体现为某一地方制定的快速以至超越型发展的宏伟目标与战略措施。它更注重旅游人次数与总收入的增长,却忽视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发展质量的提升;它更注重轰轰烈烈标语口号式的当下宣传,却忽视了坚持不懈的长期实干与落实;它更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的获得,却忽视了长期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非经济效益的平衡。

因此,在发展视角下研究旅游与旅游地发展,必须联系到旅游地的涵化与文化变迁,必须明确旅游发展的内涵与本质,必须清楚旅游发展的方式与过程,也必须了解旅游发展的结果与对策。

【思考问题】

1.文化变迁的定义、基本内涵与细分维度是什么?

2.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机制与基本过程是什么?

3.文化变迁的一般模式是什么?又有哪些主要类型?

4.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机制与性质是什么?它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5.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一般逻辑与主要特点是什么?

6.旅游地文化涵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7.如何在发展视角下研究旅游现象?

【注释】

[1]张晓萍,李伟.旅游人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1.

[2]张晓萍,李伟.旅游人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

[3]石奕龙.应用人类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92.

[4]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36.(www.xing528.com)

[5]克莱德·M.伍兹著,何瑞福译.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26.

[6]威廉·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第十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455.

[7]克莱德·M.伍兹著,何瑞福译.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23.

[8]石奕龙.应用人类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149.

[9]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1.

[10]张晓萍,李伟.旅游人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86.

[11]石奕龙.应用人类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150.

[12]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1.

[13]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1.

[14]张晓萍,李伟.旅游人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86.

[15]石奕龙.应用人类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151.

[16]龚胜生,何小芊.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3):450-454.

[17]陈昕.纳西文化变迁的旅游效应与调适研究[J].思想战线,2008,34(05):117-118.

[18]https://baike.baidu.com/item/调适/7403120?fr=aladd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