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主义论”的主要内容
“消费主义论”的代表人物有坎贝尔与勒夫格仁。在现代社会当中,消费观念至高至上,消费主义盛行于世。在坎贝尔看来,人们转化“白日梦”与“预期”的过程是现代消费主义的核心,而追求新异与永不满足正是现代消费主义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把人们的消费动机说成是物质性的,不如说人们是在“现实中”寻找其想象中早已体验过无数次的愉悦“戏剧”,但由于现实与梦想难以完美地契合,每一次购买最终都是梦想的幻灭,而且总是要期待下一次新产品的出现。
如果要证明坎贝尔关于“现代消费主义蕴含着想象式愉悦的寻找”的论断成立的话,我们首先想到的无疑就是旅游,因为旅游这一现象确实涉及与世俗生活不同的白日梦或预期体验。然而,旅游的白日梦并不是自然产生的,它又与广告和媒体制作相关联,这些宣传口号或印刷品在竞争与复制中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使旅游者浮想联翩。
坎贝尔的观点揭示了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物质需求因其太容易得到满足而丧失了产生愉悦感的机能,人们只有将愉悦的满足寄托于“白日梦”与“预期”的实现上,而旅游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工具之一。
勒夫格仁的观点跟坎贝尔的“消费主义”一样,在他看来,旅游将成为一个舞台,而幻想则是这个舞台上的重要社会实践。而且可以将度假活动看作是一个文化实验室,人们借助白日梦与心灵旅行等文化技巧,在此体验到不同层面的认同感、社会关系,以及与自然的互动。
(二)旅游者向往的新一轮愉悦体验
现代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可以概括如下:对心灵的需求成为现代西方人向往与追逐的目标,而满足这种心灵需求的产业活动也相应地成为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它既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又揭示出社会群体的心理倾向。(www.xing528.com)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者市场(卖方市场)让位于消费者市场(买方市场),后者则逐渐细分化,并出现了以下特征: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日益商品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消费者不再盲从跟风,而是追求独特与自然的消费习惯等。普恩认为,这些特征在现代旅游中也反映出来了,以团队与标准化为特征的“旧式旅游”已经朝着细分化的、弹性的与个性化的“新式旅游”转化。由此可见,追逐“白日梦”“幻觉”与“预期”的实现,正是旅游者所向往的新一轮愉悦体验。
(三)“消费主义论”的实质内容
“消费主义论”的实质是需求决定论。在传统眼光看来,当代人荒诞无稽的追求让人觉得有点离奇古怪,但它却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这样的“体验”显露出旅游的部分本质,也反映出旅游者发生社会(旅游客源地)的文化倾向。
(四)消费型旅游者的特点
消费型旅游者与“旅游仪式论”和“旅游者注目论”中的旅游者有所不同,他们更强调张扬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而非与旧不同;同时,他们也注重内心世界与客观外在的完美契合。换言之,消费型旅游者对于体验存有先验的梦想与预期,旅游对象只是印证预期,实现梦想,而不是直接赋予其体验。体验预存于旅游者的梦想之中,其实现程度与主客观的吻合程度成正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