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卫·埃米尔·涂尔干:宗教与仪式的研究 (旅游人类学读本)

大卫·埃米尔·涂尔干:宗教与仪式的研究 (旅游人类学读本)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涂尔干受到W.罗伯逊·史密斯的启发,他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指出,宗教就是“一整套与神圣的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三)神圣与世俗涂尔干认为,已知的所有宗教信仰,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可以分解为信仰与仪式两个基本范畴,而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现实的与理想的。(四)大卫·埃米尔·涂尔干的学术贡献涂尔干的理论贡献主要来自其宗教理论,来自其对世界的“神圣-世俗”类型的划分。

大卫·埃米尔·涂尔干:宗教与仪式的研究
(旅游人类学读本)

(一)宗教与信仰

中文中的“宗教”一词来源于对佛教经典的翻译。佛教以佛陀释迦牟尼所说的东西为“教”,佛教意为佛陀所说的东西,即佛陀的教诲;在佛教中,以佛教弟子所说的东西为“宗”,“宗”实为“教”的分派。“宗”与“教”合在一起,意思是指“佛教的教理”。

信仰是指以在日常体验中不言而喻的事情为基础,然后通过逻辑与一贯的推论所导出的知识;或者是指人类在认识周围的物理世界的基础上,主位建构起来的一整套的意识形态、想象的秩序与象征体系。人类学家认为,信仰、宗教与知识等是一些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它们都可以被看作是认识围绕人类社会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手段。

早期人类学都认为,宗教是信仰、崇拜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或体系。泰勒将宗教理解为一种纯理性思维的形式,他认为宗教是对灵魂存在(超自然的存在或力量)的信仰;而W.罗伯逊·史密斯则极力坚持宗教仪式在氏族社会中把人们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作用,他认为,宗教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灵魂的拯救,而是为了社会的维持与福利;格尔兹则认为,宗教至少是一个象征体系。

涂尔干受到W.罗伯逊·史密斯的启发,他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指出,宗教就是“一整套与神圣的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涂尔干认为,“宗教明显是社会性的;宗教表现是表达集体实在的集体表现:仪式是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任何宗教都不是虚假的,都是对既存的人类生存条件作出的反映,必然要联合和反映某种真实存在”。[3]

(二)宗教的功能(www.xing528.com)

涂尔干将宗教的功能分为对于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这两个层次。宗教对于社会整体这一层次具有两种功能:其一,宗教是集体情感与观念的沟通关系,在仪式上,人们发泄感情、交流思想和感情等;其二,宗教还是规范社会关系的手段。宗教的初级形式,也就是上演仪式,赞美自身社会,从而带来日益巩固的社会团结。而对于社会个体这一层次来说,宗教能够使个人觉得更加坚强、更有自信心等。

(三)神圣与世俗

涂尔干认为,已知的所有宗教信仰,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可以分解为信仰与仪式两个基本范畴,而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现实的与理想的。包括信仰和(宗教)仪式在内的一切宗教观念都是将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般是以两个术语来相互区分,两个术语又大多可以转译为“神圣”与“世俗”。其中一部分是由信仰与仪式支撑的世界,宗教仪式属于信仰的物质形式与行为模式,信仰则属于主张与见解。这一部分主要是精神上的活动,这一世界是神圣的。另一部分是由相对平凡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人们在其中从事与生计有关的活动,这一世界则是世俗的。

(四)大卫·埃米尔·涂尔干的学术贡献

涂尔干的理论贡献主要来自其宗教理论,来自其对世界的“神圣-世俗”类型的划分。尽管在涂尔干的思想架构中,仪式仍然只是更宏大理论体系的基本材料或元素,他更看重的是社会以及仪式在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在他那里,仪式研究的地位还是未能体现出来;但涂尔干运用象征与二元对立(二分或两分)的方法研究神圣与世俗,其意义是观念形态的,开拓了人类学的仪式研究空间。涂尔干将世界划分为神圣与世俗两大领域的经典命题,成为人类学家在讨论仪式的定义与内涵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出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