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其自身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系得以形成,而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延伸、扩展了它的研究对象,而且也充实、丰富了它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系。
(一)从文化人类学来看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人类学是旅游人类学的母学科之一,如果没有特指的话,人类学就是文化人类学。而从文化人类学来看,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如下:
1.与文化紧密联系的44个人类学探讨最多的话题(关键词)
这些话题或关键词包括:文化丛(文化集丛)、文化圈、文化区、文化儒化、文化变迁、文化涵化(文化潜移、文化受化)、文化同化、文化整合、文化融合、文化混合、文化趋同、文化分化、文化延续、文化边缘化、文化传播、文化扩散、文化交流、文化接触、文化借入、文化移植、文化采借、文化残余、文化冲突、文化震荡、文化中断、文化适应、文化重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回归、文化模式、文化生态、文化创造、文化差异、文化仪式、文化符号、文化象征、文化创新、文化真实性、文化生态体系、文化生态景林、文化旅游、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涉及文化人类学的21个旅游学术问题(主题)
这些主题包括:旅游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形式,旅游是一种新殖民主义,旅游是一种神圣的旅程,旅游是一种世俗的礼仪,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旅游与文化涵化,旅游与族群认同,旅游与文化商品化,旅游与文化传统,旅游与性别和身体,旅游与人口流动和文化传播,旅游与民族文化重建,旅游与宗教,旅游与舞台真实,旅游与工艺品和纪念品,旅游与符号和象征,旅游与凝视和权力,旅游与主客互动,旅游与遗产和博物馆,旅游与色情、吸毒和犯罪,旅游经济开发与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
(二)从“旅游四体说”来看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即从旅游主体、旅游基体、旅游客体与旅游媒介体和联结体来看旅游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本教材的框架结构也是基本据此构建的。
1.旅游主体
这一部分包括对游客自身、旅游本质、旅游动机、旅游行为、旅游类型与旅游体验等方面的研究。人类学研究旅游的重点在于参与旅游中的所有人及其行为特点,也即是以游客为中心,考察这些游客与围绕其的相关人群的活动,参与旅游中的人及其行为等即是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核心。此外,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可以做比较研究;还可以多方面地深入剖析游客体验,比如旅游前体验、旅游中体验与旅游后体验,而游客感言就是旅游后体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游客的研究是对旅游全过程的综合研究,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主人社会,还跟旅游产生地(或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生成社会(或旅游客人社会)、旅游企业和经营实体、旅游产业、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媒体机构,以及游客的空间位移(旅游行程)等有关。(www.xing528.com)
2.旅游基体
这一部分是对旅游客源地,即对旅游生成社会的研究,重点是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旅游所依托的基础结构(经济基础)的决定因素的研究,这也是旅游人类学应该特别关注与深入拓展的研究领域。
3.旅游客体
这一部分同旅游主体即游客一样,一直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对旅游给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主人社会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生态与政治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关注重点是旅游影响带来的结果与当地文化和社区的完整性,主要针对的是主客互动中的文化涵化等问题。
4.旅游媒介体与联结体
这一部分包括对旅游企业、经营实体与旅游产业,以及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媒体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以往旅游人类学较为重视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的研究,今后还应强化对旅游媒介体和联结体与旅游基体(旅游客源地)的研究。贾法·贾法瑞认为,旅游人类学的目标应为:研究离开惯常环境的旅游者;研究旅游企业;研究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影响效应。[9]只有这样,旅游人类学才可能达到学科的完整与完美。
(三)从研究地点来看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这跟前述“旅游三体说”有相似之处,即从空间层面上来看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这也体现了人类学的整体观。它大致包括3个方面。
其一,旅游目的地,即旅游主人社会或东道主社区,其地点相对固定,适合做旅游影响研究及进行长期田野调查。
其二,旅途过程,即游客从常住地(或住宿地)到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之间以及最后返回常住地的全过程,主要是对游客的旅游体验研究。游客属于“移动的田野”,具有“潜伏”性质,对其研究的难度较大。
其三,旅游客源地,早期研究基本不涉及客源地社会或旅游生成社会,近年来开始关注客源地社会(旅游生成社会)的“准游客”,即在旅游前、旅游后的“游客”。这体现了游客层面的人类学整体观,因为旅游人类学要研究处于旅游前、旅游中与旅游后3个过程(时段)的游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