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1964年,人类学家艾瑞克·沃尔夫说过:“人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人文学科中最具科学性的(学科)。”沃尔夫的这一名言,最生动地体现了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在人类学中的融合,并形成一门名副其实的人的科学。而人类学这种从整体上认识人类的视角,尤其是其将理解人性作为学科首要任务的做法,恰好与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全人教育等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在现代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人类学一直充当着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基石。
在19世纪现代人类学诞生以前,古典人类学就已经在当时的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欧洲知识阶层中激起一股探索“欧洲之外”人类社会的热潮。在这一热潮中,古典人类学充当了一种科学催化剂,促进了社会公众对“人”这一物种的各项讨论与研究。这一时期,一批博物学家、生物学家都在理解人类这一重要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早期人类学先驱的思想结晶,曾经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对人类多样性的探索兴趣与人性的理解,使得“人”的问题一度成为这一时期大学教育与公众教育的主流话语,进而成为催生现代人文与科学的一个重要知识动力。
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现代人类学的兴起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对人类学及其研究成果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更加重视。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欧美大学普遍将人类学视为大学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课程而广为开设。目前,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大学无一例外都拥有人类学系、所,或者开设人类学课程。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国家不仅把人类学列入大学本科必修课程,而且也十分注重在基础教育与公共教育中注入人类学知识。在美国,由于埃德加·李·休伊特和玛格丽特·米德等人类学家的持续不断努力,人类学已经成为一种迈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学科。在当代不少欧美国家中,人类学甚至已经是中小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必修内容。可以说,在西方社会发展中,人类学曾经而且仍在源源不断地为公众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人性塑造与理论素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正因为人类学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它在西方,普遍被认为是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心理学等并称的五大社会科学。
(摘编自:张先清《作为大学通识教育基石的人类学》,文汇学人http://www.whb.cn/xueren/57763.htm.)
【主要内容】
第一,阐述人类学的学科定义、内涵与分类,梳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介绍人类学的学科特质与学科标志。
第二,分析人类学与旅游学两个学科融合的内在原因,介绍其融合的主要标志,阐述人类学将旅游看作是一个文化系统。(www.xing528.com)
第三,介绍旅游人类学产生的学科背景与时代背景,介绍国内外对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概况。
第四,详细介绍文化在中西文中的来源、含义,文化的经典定义,文化的特征与文化的构成;指出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总结旅游人类学的5个研究视角;分别从“旅游四体说”、文化人类学与空间地点,阐述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第五,介绍旅游人类学所具有的3个学科性质,总结旅游人类学的3个学科优势,阐述旅游人类学的4个学科特质,提出对人类学学者与人类学研究的2个判断标准。
第六,以“旅游四体说”为主线,详细阐述时间-空间-群体整合意义上的旅游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其中旅游客体(即旅游目的地)是重点内容;介绍旅游民族志。
第七,简要介绍学习、研究人类学的重要意义,包括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梳理学习、研究旅游人类学的重要意义,包括对人类学与旅游学两个学科的理论意义,以及对旅游发展的实践意义。
旅游人类学的母学科是人类学与旅游学,旅游人类学由这两个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而成。凭借着母学科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同时以母学科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范畴相配合,旅游人类学研究旅游世界中的不同个体、群体、企业、组织与机构以及相关文化现象。人类学是旅游人类学的主导型母学科,旅游人类学研究者必然要以人类学的追求与视野作为其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人类学素养与规范,才有可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客观的认知,也才有可能触及旅游及其文化的本质特征。
本讲为第1讲,即基础准备篇的第1讲,总第1讲,共有7节。本讲简明、扼要地阐述人类学与旅游人类学的最基本内容,为后面具体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