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阳县:陕西古塔全编及名胜介绍

山阳县:陕西古塔全编及名胜介绍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阳县因县城坐落于商山之南,故名。山阳县地处古上津道上,境内有陕南佛教名山天竺山、著名风景地金钱河谷。山阳县现存古塔5座。位于山阳县城西北隅的苍龙山祖师梁上。因地处古丰阳县而得名,是旧时山阳的标志性建筑。2009年,山阳县人民政府出资维修。位于山阳县色河铺镇北8公里的庙沟村三组杨学友宅南约150米台地边缘。位于山阳县莲花池乡东寺沟村古墓沟村,地处天竺山南坡山腰密林之中。

山阳县:陕西古塔全编及名胜介绍

山阳县因县城坐落于商山之南,故名。西晋泰始二年(266),分京兆南部及平阳北部设置丰阳县,属上洛郡,为置县之始;北宋咸平元年(998)改名山阳县;金贞元二年(1154),废县为镇;元代复设丰阳县,属奉元路;明成化十二年(1476)再改山阳县,沿袭至今。山阳县地处古上津道上,境内有陕南佛教名山天竺山、著名风景地金钱河谷。山阳县现存古塔5座。其中,丰阳塔是商洛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砖塔。

385·丰阳塔

宋代六角九级密檐式空心砖塔·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阳县城西北隅的苍龙山(古称丰山)祖师梁上。因地处古丰阳县而得名,是旧时山阳的标志性建筑。

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宋代重修,清咸丰年间(1851—1861)及民国时修葺。塔身上部早年已毁。现残存七级,残高21米,底层每边长2.54米。塔砖以红土胶结、垒砌。塔身底层较高,正面辟券门;以上隔层相间辟券门或隐作假门、窗。层间砖雕斗栱、双排椽头、菱角牙子叠涩出檐,三层以上斗栱为五铺作出双抄,以下为六铺作出三抄,补间铺作上下均为一朵,布置疏朗。二层以上增设平座钩栏,有砖雕和线刻花卉、动物等图案装饰。第七层骤然收小、结顶,应为后代所补葺。底层东面嵌有清咸丰十年(1860)二月捐修的古塔碑1通。

据民间传说称,丰阳塔原为九层,高六丈许,为神祇所修。因邻近的镇安境内常有妖怪摄食路人,祖师派雷神把丰阳塔上的三层拿去镇降妖怪。由此推测,丰阳塔的七、八、九级塔身很可能毁于一场雷暴或地震

据有关史料记载,“彼时置丰阳县,始有丰阳塔,县之徽兆也”。丰阳设县为西晋泰始二年(266),北魏、隋、唐因之,北宋咸平元年(998)改名山阳县。由此推知,丰阳塔重修年代最迟在咸平元年改易县名之前。丰阳虽改山阳,丰阳塔之谓,历千年不改。

2009年,山阳县人民政府出资维修。

2014年6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丰阳塔”为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东至祖师梁山根,南至祖师梁山根,西至祖师梁山根,北至公路。

◎丰阳塔

386·庙沟石塔

明代多宝塔式三层石舍利塔。位于山阳县色河铺镇北8公里的庙沟村三组杨学友宅南约150米台地边缘。为寺庙遗存,寺早年废毁,沿革不详。(www.xing528.com)

塔通高4.5米,底径1.75米。由整石逐级套雕而成。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位浮雕宝象、金刚力士。塔身底层为鼓形,原刻有塔铭,已佚;二、三层为八角形,浮雕有一佛二弟子、菩萨罗汉及花草纹样浮雕。层檐亦作八角形,饰线刻花卉,雕出挑檐、瓦垄。顶置八棱华盖,承宝珠塔刹。现塔身稍有倾斜。

◎塔身佛造像一

◎塔身佛造像二

◎庙沟石塔

387·铁瓦殿僧人墓塔(2座)

明清时期宝瓶式石喇嘛塔,2座。位于山阳县莲花池乡东寺沟村古墓沟村,地处天竺山南坡山腰密林之中。天竺山为县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高1 674 米。山顶庙宇始建于唐代,后世沿用,为陕南著名的古刹之一。因山高风大,古刹屋面陶瓦常被大风掀起,遂改铸铁瓦覆之,称为铁瓦殿。古刹早年已毁,仅存石舍利塔2座,均残缺上部。一座残高2.4米,塔基为六角形须弥座,束腰部位浅浮雕花卉,其上为仰莲座,置覆钵式塔身,周长3.2米,面南辟龛。原有塔铭已佚、塔刹不存。另一座残高2.2米,塔基为六角形须弥座,塔肚子(塔身)为覆钵式,周长2.8米。塔刹无存。两塔处于潮湿林地,周身布满苔藓

◎铁瓦殿僧人墓塔

388·宝峰塔

清代宝瓶式石喇嘛塔。位于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石梯子村十里沟村北500米。系藏传佛教舍利塔遗存,残高2.9米。由整石逐级套雕而成。塔座呈八角形,底边长0.6米。塔肚子(塔身)为覆钵形,上下沿浅浮雕仰覆莲瓣,周围线刻缠枝花纹;面西辟拱龛,其内线刻佛像。上置方形重台刹座,覆“四阿顶”盖,如汉阙式样;塔脖子四角饰刻山花蕉叶,仿若“宝箧印塔”的局部造型;塔脖刻有平行线纹10多道,为“十三天”相轮的变型。刹顶无存(原坠落近旁,已佚)。该塔上部形制较异,为陕西省内鲜见。塔旁立清同治年款“宝峰塔”碑1通,已泐。

◎宝峰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