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洛川县:历史遗存与自然景观-陕西古塔全编

洛川县:历史遗存与自然景观-陕西古塔全编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洛川县因境内有洛水而得名。境内重要遗存和自然景观有凤北遗址、洛川县故城、洛川烽火台遗址、史家河石窟、鄜城造像碑、董子河摩崖造像、洛川会议旧址、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又称兴国寺塔、鄜城古塔,位于洛川县土基镇鄜城村东南侧兴国寺遗址内。位于洛川县永乡当川村西50米当川寺遗址内。2008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洛川土塔群”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洛川县:历史遗存与自然景观-陕西古塔全编

洛川县因境内有洛水而得名。秦汉为鄜县之域,后秦建初八年(393)划鄜县北部置洛川县,洛川始见于史。后几经迁治,县名沿用至今。其位于陕西中部,延安南部,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居乔山、乔山林带之间。境内重要遗存和自然景观有凤北遗址、洛川县故城、洛川烽火台遗址、史家河石窟、鄜城造像碑、董子河摩崖造像、洛川会议旧址、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洛川县现存古塔19座。其中,万凤塔造型挺拔,雕饰富丽,为陕北宋塔的佼佼者;洛川土塔群,是折射黄河流域华夏农耕文明的一种遗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底层民众的某种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

295·万凤塔

宋代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空心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兴国寺塔、鄜城古塔,位于洛川县土基镇鄜城村东南侧兴国寺遗址内。兴国寺,传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也有说始建于唐代,确切创建年代,明以前失载。清雍正本《陕西通志》卷二十九:兴国寺“在县东南七十里鄜城镇。明嘉靖十五年修,有碑记(《县册》)”。20世纪50年代初,寺院失火倾圮,唯塔存。

塔始建于北宋初期,金代和明洪武、成化、正德、嘉靖年间多次修葺。现塔通高42米,底边长3.1米。塔身底层特高,南向辟券门,门宽0.85米,高2.06米,额刻“万凤塔”3字。二层以上每面隐出倚柱、普柏枋将壁面分为三间,当心间与次间基本等宽。二至七层交错辟券龛,间饰假门、窗。每层2~8龛不等,龛内多置石佛像,三层龛中置《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等人物雕像,为后世所加。层间叠涩出檐,施双排椽头、瓦垄和砖雕五铺作双抄斗栱,补间铺作一朵,斗栱排列密集。塔顶平砖攒尖,塔刹无存。塔内原有木梯通顶,已毁。塔砖中可见少量宋代手印砖和金代“川王永昌”“施主杨穆”“纠首杨穆”等铭文砖。“纠首”为金代管理乡里的地方基层组织首领,由纠军演化而来,该铭文砖为金代曾修葺万凤塔的确证。塔旁原卧《兴国寺碑记》残石1通,上有明宣德九年(1434)补修塔身的记载,今已不存。

该塔造型挺拔,雕饰富丽,为陕北现存宋塔的佼佼者。

关于“万凤塔”名谓的由来,当地有传:宋太祖赵匡胤巡游路过鄜城,行至塔边时被成群的凤鸟挡住轿而不能前行,遂停轿下观,曰“此乃万凤塔”。

21世纪以来,陕西省文物局曾先后拨款,分3次对塔体进行保护性维修,加固塔基,添补风铃,安装避雷设施等。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万凤塔”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塔周围外延20米;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2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同一般保护区。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万凤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凤塔

296·辽空塔

明代八角三层楼阁式砖舍利塔·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川县永乡当川村西50米当川寺遗址内。其东为涝池,西临土路,南依寺前沟,北邻北头村。为辽空和尚舍利塔,始建于明代,清乾隆、雍正、嘉庆年间修葺。残高5.35米,底径3米。塔身以砖砌筑,内实土坯。层间叠涩出檐,施仿木构单排椽头、额枋、垂莲柱和蔓草、花卉图案。一层檐下加施一斗三升斗栱,平身科置三攒。二层正面辟券龛,原嵌“比丘辽空宝塔”铭已佚;其余各面嵌砖雕麋鹿图案1方,高、宽各约0.2米。三层各面饰圆形图案,内刻八卦符号。塔顶平砖攒尖,塔刹无存。21世纪初曾遭盗掘,塔身一层南侧破坏严重。

◎二层局部麋鹿砖雕

◎三层局部八卦符号砖雕

◎辽空塔

297·洛川土塔群(14座)

明清时期夯筑风水塔组群,14座·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川县槐柏镇、石泉乡、百益乡、土基镇、石头镇、老庙镇等地。造型有圆锥体、方锥体、长方体等,一般高10米左右,个别高20余米。均为黄土夯筑,有些塔身辟有神龛,个别塔顶筑有砖楼或神龛,塔刹通常以瓷瓮替代。由于受到风雨的侵蚀,原塔状貌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仅剩半壁,时有倒塌之虞。

土塔源于北方夯土建筑,是折射黄河流域华夏农耕文明的一种遗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底层民众的某种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其中,个别土塔或为佚名僧人舍利塔,或为道教塔(如已确定的百益乡董村无量祖师塔,辟有碑龛,内置嘉庆年碑),或不排除为烽火台遗存(普查中已初做甄别)。洛川土塔大都建于乡野,地势较低,距沟壑较近,且正对村庄的位置,目的是补地气,引祥瑞,逢凶化吉。据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资料显示,陕北洛川土塔尚存14座,修建时期基本为清代,个别不排除早至明末,晚迄民国时期。

2008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洛川土塔群”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每个土塔塔基边缘为界,向周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每个土塔保护范围外延5米。

297—1·上兰土塔

1座,位于石泉乡上兰庄村南50米。平面略呈圆形,残高7.8米,底径5.1米,夯层厚8~9厘米,夯土层间夹有芦苇秆。塔身收分如锥体,塔顶剥落较多。

◎上兰土塔

297—2·下兰土塔

1座,位于石泉乡下兰庄村东50米。平面略呈圆形,残高8米,底径5米,夯层厚8~9厘米,夯土层间夹有芦苇秆。塔身收分如锥体,塔顶和周身剥落较甚。

◎下兰土塔

297—3·西石泉土塔(2座)

2座,位于石泉乡西石泉村东及东南100米。平面呈方形,均高约10米,底边长5.3米,夯层厚8~10厘米。一座顶置瓷瓮相套成束腰宝瓶状塔刹;另一座顶上建方形砖楼,叠涩攒尖顶上覆瓷瓮为塔刹。其中一座近年遭损,遗存残高约5米。原置瓷瓮均已不存。

◎西石泉土塔之一

297—4·桥章土塔

1座,位于土基镇桥章村。平面呈方形,高4.6米,底边长1.9米,夯窝径12厘米,夯层厚10~12厘米。保存较好。

◎桥章土塔

297—5·寨头土塔

1座,位于石头镇寨头村打麦场北侧。俗称魁神塔,平面略呈方形,上部损蚀严重,残高约20米,夯层厚4~9厘米。塔身北侧高出地表1.64米处辟有砖砌方形神龛,边宽0.52米,高0.8米,进深0.31米。原供神像已不存。

(www.xing528.com)

◎寨头土塔

297—6·寺庄土塔

1座,位于石头镇寺庄村西100米。平面呈长方形,上部损蚀严重,残高约12米,底边南北长3.8米,东西宽3.2米,夯层厚6~14厘米。顶部有砖砌神龛,已被破坏。

◎寺庄土塔

297—7·勿广荣村土塔(2座)

2座,位于老庙镇勿广荣村东南约500米。均为平面方形,塔身收分如锥体,夯层厚8~10厘米。一座高7米,底边长3米,保存较好;另一座残高6米,底边长5米,塔顶和周身剥蚀较甚。

◎勿广荣村土塔之一

◎勿广荣村土塔之二

297—8·度古土塔

1座,位于槐柏镇度古村度古二组东约100米。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残高7.5米,底边长6米,顶边长0.6米,夯窝径9厘米,夯层厚6~10厘米。

◎度古土塔

297—9·文章庙土塔(2座)

2座,位于石头镇车厢塬旧村南30米。两塔以夯土墙连接,相距约15米;均为平面呈长方形,底边东西长20米,南北宽10米,残高分别约为8米和10米,夯层厚5~12厘米。

◎文章庙土塔之一

◎文章庙土塔之二

◎文章庙土塔

297—10·东头村土塔(2座)

2座,位于槐柏镇东头村南和东南,均高约6米。一座为平面方形,塔身收分如锥体,塔顶倒置一瓷瓮为塔刹,保存较好。另一座仅剩半壁,时有倒塌之虞。

◎东头村土塔之一

298·桥章塔

清代六角二层砖舍利塔。位于洛川县土基镇桥章村西北200米处农田中,西临曲桃硷,东临水桃硷,北临老鸦沟,南临老庙沟。原塔高5米,现塔残高3.95米,底边长0.75~1米。塔身一层高2.45米,每面饰砖雕直棂窗。二层高1.5米,檐下施砖雕额枋、斗栱、花卉图案。塔顶残毁,塔刹不存。现塔身下部有较大裂隙。

◎桥章塔

299·董村无量祖师塔

清代方锥形夯土塔。位于洛川县百益乡董村东北约400米处田地中。曾谓“董村僧人墓塔”,实为道教塔,系真武庙附属遗存。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嘉庆年间(1796—1820)重修。通高6.4米,底边长2.1米。黄土夯筑,向上收分。塔顶砖叠涩四角攒尖,无塔刹。塔身下部辟拱形砖箍碑龛,置嘉庆七年(1802)《玄天上帝无量祖师碑记》1通,可测高1.9米,宽0.7米;碑文阴刻楷书,14行,满行21字;落款署“峕乾隆十二年岁次丁卯黄钟月上浣十月榖旦立,至嘉庆七年岁次壬戌月八月初三日重□,后学廪膳生员刘士绣熏沐撰文,邑庠生李栖凤沐手敬书。会首……”字样。

碑铭“玄天上帝无量祖师”指道教真武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北方之神“玄武”的化身,陕北各地均有供奉。

◎董村无量祖师塔

300·统将村魁星楼

清代方形三层楼阁式空心砖塔。位于洛川县槐北镇统将村南约100米处果园内。始建于清代,民国初曾维修。通高11米,底层每边长3.8米。塔身一层高5米,面北辟券门,高1.65米,宽0.7米,内设砖梯可登临;二层亦北面辟券门,高宽与一层券门相同;三层设圆窗,直径0.6米。层间以砖叠涩出檐,施一排菱角牙子。其中第二层塔身内收较大,其下塔檐较宽,上覆小青瓦。二、三层内顶部置有三根木檩,其上原为铺设木板,已不存。塔顶四角攒尖,塔刹不存。原塔檐四角坠风铃,已失。

◎统将村魁星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