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原为安定县,民国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1897—1935)改为子长县,沿袭至今。其地处延安北部,黄土高原腹地,清涧河上游,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发源于西部的秀延河、涧峪岔河横穿县境中部和北部;永坪河、大理河呈羽状分流,向南向北汇入延河和无定河。境内重要遗存有寨关山遗址、秦直道遗址、阳周故城、北宋烽火台遗址、丹头寨故城、安定堡故城、钟山石窟、马石寺石窟,以及谢子长故居、谢子长陵园、瓦窑堡革命旧址、羊马河战役遗址和天主教堂等。子长县现存古塔3座。其中2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附属遗存。
278·普同塔
明代六角七层楼阁式实心石塔·省文物保护单位。本名普通塔,又名惠善大和尚塔,位于子长县安定镇姬家庄村西山坡上,东距钟山石窟约500米,坐落于当地农户果园中。此处原有“惠善大和尚墓”,为北宋时期寺院遗存,由于“往年火兵,墓塞荒芜”,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予以重修。所谓“普同塔(普通塔)”系北宋至明清时期对僧人公用舍利墓塔的统称。
现塔通高9.17米,底边长1.68米。塔身第一、二层正面和四层每面开龛造像,雕佛或菩萨。第三层正面浮雕僧人捧钵,作侧身半掩门状,神态生动;门饰衔环铺首和乳钉三排,两侧雕出直棂窗;门额嵌“普通塔”铭。层间以双层石板叠压出檐,伸出稍许,仅做上下层界隔。五层及以上素面,收分骤急。塔顶置仰莲座,托宝瓶式塔刹(已残)。二层背面嵌有洪武二十五年重修塔铭1方,幅宽0.7米,高0.55米,额刻“宗祖之图”4字,文内有“惠善广德法智了信无疑”字样,似为惠善等几位僧人的法号罗列。据塔铭得悉,此塔由延安府都纲无见大和尚倡修,建塔石匠为普连。
该塔造型古朴,出檐甚浅,整体收分犹如笋状,塔身嵌有宋代造像。
1983年,陕西省文物局曾拨款予以维修。现塔由钟山石窟历史博物馆管理。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普同塔”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塔;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1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30米内。
◎普同塔
◎塔刹
◎塔身镶嵌的佛造像一
◎塔身镶嵌的佛造像二
279·万佛岩塔(www.xing528.com)
清代六角五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附属遗存。又称石宫寺塔,位于子长县安定镇街东1公里钟山石窟3号窟北侧山腰处。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通高14.3米。塔基为石砌六角形须弥座,每边长2.26米。塔身每面一间,底层正南辟券门,宽0.61米,高1.62米,壁厚1.16米,内嵌康熙十三年(1674)《重修石宫寺塔记》碣1方;二至四层各辟一券窗,隔层交错位置;五层辟南、北券窗。层间以砖叠涩出檐,施菱角牙子,檐角微翘。一层檐下施仿木构椽头、额枋和三踩斗栱,平身科置一攒;二层以上每面额枋上置花栱一攒,代替平身科斗栱。塔顶六角攒尖,置仰莲座,承宝瓶式石塔刹。
钟山石窟,又名石宫寺、万佛洞、万佛岩、普济院、大普济禅寺等。位于秀延河北岸钟山南麓崖壁下,始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其后历代均有凿修。鼎盛时占地360余亩,常驻僧五百余人,建筑有山门、正殿、中殿、十王殿、明王殿、金刚殿、万佛楼、钟鼓楼、三官楼、观音阁等。惜焚于兵燹,除正殿石窟外,尽成废墟。现存6窟,主窟坐北面南,面阔16.4米,进深9.5米,高5.5米;中央置佛坛,共雕三世佛、菩萨、弟子等14尊,坛侧有侍立菩萨、罗汉、力士等;窟四壁和坛柱四面浮雕大小佛像万余尊,其中有说法、涅槃等内容。其雕刻十分细腻,人物形象富有个性和神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余5窟较小,风化严重。窟内有宋至清代修窟题记40余则,元明清修葺碑10余通以及铁钟、铁磬等。窟前有石牌楼,窟后有万佛岩塔,窟东侧250米处有松岩大禅师塔。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钟山石窟”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南至牌坊前10米,北至主窟顶外延20米处,东至6号窟外10米处,西至肖寺宫西50米处。
◎万佛岩塔
280·松岩大禅师塔
清代六角三层幢式石舍利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附属遗存。位于子长县安定镇钟山石窟东250米处,为萧寺宫(大普济禅寺下院)住持松岩禅师墓塔。
据塔铭记载,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经幢式石塔,原层数不详。20世纪80年代尚存三层,残高3.18米。塔基呈二级六边形,高0.76米,饰刻有花卉(现已埋于土下)。塔身一层鼓形,刻有拉环、铁钉等仿真图案;二、三层为六角形。二层六面刻《松岩大禅师塔记》,其云:“盖闻庙宇巍峨,百世仰宏观之重;浮图载岳,千秋驻日月之光。然其形也,有自;即其建也,有由。我松岩大禅师者,萧寺智哉老法师之徒也。昔时萧寺几至倾颓。老禅师心欲起造,而年力就衰。我禅师克承其志,劝募于四方,成功于一旦,而终成之,壮一时兴焉。越数年,智哉禅师圆寂,我禅师相继入龛。其徒方乘,克嗣其业,欲表先师之风范,难尽圆常之理。聊修慈塔,以志启承……”落款署“晓江王憬撰文,雪岭孙敬贤书丹篆额,古晋石工王作勤、薛江火敬□,徒侄僧会司方化、孙岸舟,徒方演、方乘,孙岸提、岸拯,道光二十八年岁次戊申榴月吉旦立”。三层六面刻五言诗和七绝6首(每面1首),颂扬松岩禅师品性和修庙功德。层间塔檐有别:一层塔檐为平出六棱石,每面减地刻缠枝莲花;二层为仿木构六角挑檐,饰刻方椽、瓦垄、兽面瓦当、滴水等;三层塔檐亦为平出六棱石,今已不存,据民间记述,每面雕有西天取经故事,图案有唐僧、孙行者、八戒、沙僧和白马驮经等。
◎松岩大禅师塔
◎塔铭
◎塔檐图案一
◎塔檐图案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