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宝塔区:延安宝塔的故乡

陕西宝塔区:延安宝塔的故乡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宝塔区因有延安宝塔而得名。其原为延安县、延安市;1997年1月设地级延安市,原县级延安市改为宝塔区。宝塔区现存古塔4座。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延安宝塔”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区为宝塔;一般保护区以塔为中心,四周外延50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1 500米内。位于宝塔区甘谷驿镇后薛家沟村西100米处台地上。

陕西宝塔区:延安宝塔的故乡

宝塔区因有延安宝塔(古称嘉岭山塔)而得名。其原为延安县、延安市;1997年1月设地级延安市,原县级延安市改为宝塔区。其地处延安中部,为延安市政府所在地,延安的中心城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秦地要区”“塞上咽喉”之称。境内重要遗存有新石器时代芦山峁遗址、战国时期高奴故城、十六国夏丰林故城、唐延州故城、宋嘉岭山故城、肤施故城、清凉山万佛洞石窟等;中共中央驻延安期间,留下以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南泥湾为重点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150多处。宝塔区现存古塔4座。其中,岭山寺塔(延安宝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唐家坪琉璃塔为陕西省内仅见的一座琉璃塔;清净明王塔铭颇具文献价值,是弥足珍贵的刻铭资料。

274·岭山寺塔

明代八角九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嘉岭山塔,俗称延安宝塔,位于宝塔区宝塔山顶(原嘉岭山顶)、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内,为旧时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清雍正本《陕西通志》卷十:嘉岭山“在县东南百八十步南河之滨,形势高峻,上有古塔”;引《府志》:“山顶古塔九级,唐建”;同书卷二十八:岭山寺“在府南一里嘉岭山上,金大定九年建,有塔(马《志》)。明万历三十六年修(《县册》)”。可知唐至宋金时期,嘉岭山已有寺院和古塔,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曾重修。后世寺毁塔存。

现塔为明代建筑风格,通高44米,底边长4.6米。塔身底层特高,南、北两面辟券门。南券门宽1.6米,高3.35米,额题“高超碧落”;北券门宽1.3米,高2.35米,额题“俯视红尘”。南北门额拔檐上均装饰有纤小的砖雕斗栱、垂花柱和方椽。南门内筑塔室,以砖叠涩八角攒尖收顶;北门内设壁内折上砖梯,可登至二层。二层以上单壁中空,改设木梯可攀援至顶。塔身二至九层辟券窗13个,依次为二层东面辟券窗,西面设假券窗;三层西面辟券窗;四层南、北两面辟券窗;五层北面辟券窗;六层西面辟券窗;七层南面辟券窗;八层北面辟券窗;九层四面辟窗,供登临者远眺。层间叠涩出檐齐整,檐下隐作仿木结构额枋、椽头、菱角牙子。塔顶平砖攒尖,塔刹已毁,尚存刹杆。塔体沉稳庄重,登顶可鸟瞰延安全城。塔旁有明崇祯元年(1628)铁钟1口,20世纪30—40年代中共中央驻延安时,曾用它报时、报警,故宝塔亦为现代史上延安的象征。

1959年、1984年两次维修,相继加固塔基,安装木梯和避雷针,设置地面排水设施等。

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延安宝塔”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宝塔;一般保护区以塔为中心,四周外延50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1 500米内。

1996年11月,国务院以“岭山寺塔”名称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延安革命遗址”范畴

◎岭山寺塔(历史照片)

◎岭山寺塔

275·琉璃塔

明代八角七层楼阁式实心琉璃塔·省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唐家坪琉璃塔。原址在延安市甘谷驿镇唐家坪村南,1985年迁建宝塔区清凉山仙人洞右上方。原系寺院遗存,寺早年已毁。塔建于崇祯二年(1629),由山西汾阳工匠侯登明、侯大阳监造。

现塔残高6.25米,底层每边长0.77米。塔体以蓝、绿、黄等色琉璃砖砌筑,塔心以土坯泥浆填实,以柏木桩牵拉固定。塔身每层砌出仿木结构角柱、额枋、斗栱、屋檐、瓦垄及浮雕各式造像。底层每面饰一佛二天王,间以小千佛像;二层每面饰一佛二菩萨二飞天,间以小千佛像;三层饰形态各异的飞龙,其中一面为二龙盘旋;四层饰凤凰、朱雀麒麟、鹿、马等灵物;五层以上每面均饰一佛,间以小千佛像。塔顶八角攒尖,原置铜质宝珠刹,已无存。塔身第五层有铭文“崇祯二年八月十一日造成,山西汾州府匠人侯大阳□□法明”25字。该塔做工精细,图案精美,色泽绚丽,为陕西仅见的一座琉璃塔。1985年迁建时,在塔身七层(天宫部位)发现柏木质舍利函1具,内置红绸袋,袋内装5小卷佛经和用珍珠玛瑙制成的舍利子12粒,以及“天启通宝”和重圈铭文铜镜各1枚。函底压有线装《太上诸仙经典训诫》1册。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琉璃塔”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琉璃塔;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4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10米内。

◎塔身局部一

◎塔身局部二

◎塔身局部三(www.xing528.com)

◎琉璃塔(历史照片)

◎琉璃塔

◎塔铭

276·佛骨灵牙宝塔

明代六角三层楼阁式石舍利塔·区文物保护单位。又称阳湾石塔,为古寺庙附属遗存,位于宝塔区南泥湾镇阳湾村西北1公里的红土窑村西500米处,北临西庙台山,东、西为农田,地势较高,原有寺庙湮灭已久,遗下“庙台”之名和石塔1座。

1987—1989年文物普查时,石塔尚存二层,残高3.86米。塔基为仰覆莲须弥座,每边长0.77米。塔身中空,层间石雕仿木构椽头出檐,施额枋和一斗三升角科斗栱。底层正南辟方门,内有塔铭,可辨“佛骨灵牙宝塔”等字样。二层正南辟方窗,其上和其余各面辟浅方龛,内雕佛、力士像等。21世纪初,石塔遭盗扰、破坏。2009年复查时,塔身残存一层,残高2.3米。南侧断崖下有石塔标志碑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各1通。

◎二层塔身造像一

◎二层塔身造像二

◎佛骨灵牙宝塔

277·清净明王塔

明代六角十层楼阁式石舍利塔·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塔区甘谷驿镇后薛家沟村西100米处台地上。曾公布为“后薛家沟舍利塔”,系僧人德舟(1559—1607)舍利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原为十层,通高4.82米。2009年复查时,残存九层。塔基为仰覆莲座,周长3.7米。塔身各层均由整块石料套接而成,层间石雕瓦垄出檐。塔身一至七层为六角形,八、九层为圆鼓形。各层相间雕刻龙、虎、鹿、猴、宝相花莲花等图案。其中,一、二层镌刻塔铭;二、三、四层交错辟小龛,两侧题刻楹联。二层楹联为“嘉靖己未生,万历丁未焚”;三层为“真性投凡体,渡尽世上人”;四层为“吾是西方客,唁吊东土人”。颇具研究价值的是一、二层塔铭:

一层塔铭为《建立西方宝塔序》,落款署“华州平川马大川书,白水石匠冯邦治、冯邦宜、冯邦奠、冯邦勤、冯邦□”等字样。

二层塔铭首题“火化慈氏清净正法明王如来佛塔”14字。内容有:“盖火化慈氏德舟,命系己未相,于大明国朱朝嘉靖三十八年三月十三日巳时,降生于延安府延川县普曲里都薛家沟。薛氏之子,生而智慧,十岁出家,取经造像,累修苦行,朝山燃脂,蒙佛授记。又为大事因缘,接受普原老祖正宗佛衣,洪通佛教,转大法轮四十九载,苦练身心,发大誓愿,愿舍色身。于万历三十五年二月十五日子时,升座高楼,法演三乘,三昧自现,七窍生光,大火焚身,上供诸佛,显真性于三界,度人夫于百万,脱壳凡体,得成正觉,示善者愈进于善,恶者惩戒己心,故立宝塔,以昭后世云耳。门徒圆能、圆瓶,延川县知县吴世胤,典吏程□,教谕石守正,驿臣郝尧宰,延安府僧纲司本性,本县僧官德惜、慧安,安定县僧官圆政,延长县僧官真兰、明达。阴阳唐时光、高拜安、高拜宁。万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山西龙门郡静庵张登科拜撰。”

由塔铭得知:①谓塔主“慈氏德舟”,是荣誉很高的尊称。慈氏,乃“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的简称。据“菩萨行”举之菩萨名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地藏等,而大乘教僧侣亦有被尊为菩萨者。显然,德舟在火化之时已被尊为菩萨,并称以明王(菩萨的尊格),遂有首题“火化慈氏清净正法明王如来佛塔”之谓。②据《临济正宗四十八派流传》(引自平利县三佛洞僧人舍利塔铭)核正,塔主德舟、门徒圆能、圆瓶分别为临济宗第六、七代传人;僧官慧安为师叔,德惜为同辈师兄弟,圆政为门徒。③建塔人为白水石匠冯氏一众,其中“冯邦奠”一名在延安3座塔上均有出现,时跨万历三十五年至万历四十七年(1607—1619),可见明晚期关中白水匠人对延安各县建塔的贡献。

◎清净明王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