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州区的古塔:蕴空禅院和潜龙寺

华州区的古塔:蕴空禅院和潜龙寺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州区因古时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辖境及建制屡有变更。其后隶属及下辖郡、县屡有更易,至民国二年华州始改华县;1958年末,华县并入渭南县;1961年,恢复华县建制;2016年撤县设区。华州区现存古塔6座。蕴空禅院又称蕴空寺、大明寺,位于华州区大明镇里峪口村郝垚组南2公里的蕴空山北麓。潜龙寺又称蟠龙寺、藏龙寺,位于华州区莲花寺镇贺家崖村蟠龙山上。

华州区的古塔:蕴空禅院和潜龙寺

华州区因古时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辖境及建制屡有变更。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始置华州,治所在今蒲城县东北;永平三年(510),移治华阴县(当时华阴县治在今大荔县);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华州为同州,废帝三年(554)改东雍州为华州,治郑县(即今华州所在地),领华山郡、白水郡。其后隶属及下辖郡、县屡有更易,至民国二年(1913)华州始改华县(华山已在辖境外);1958年末,华县并入渭南县;1961年,恢复华县建制;2016年撤县设区。其位于秦岭北麓、渭水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境内重要遗存有新石器时代老官台遗址(即“老官台文化”命名遗址)、元君庙遗址、泉护村遗址,战国至秦东阳古墓群、郑桓公墓、李元谅碑,以及华州文庙、禅修寺、宁山寺、潜龙寺、永庆寺、蕴空寺、郭子仪祠、高塘会馆、赤水桥上桥等。华州区现存古塔6座。其中,北宋重建的蕴空法师塔是关中东部现存时代最早的高僧舍利塔;普乾法师塔传为崇祯第四子灵塔,为俗语“蕴空禅院看悬棺”之所在;峪口黑龙塔,当地俗称“黑虎塔”,由祈雨拜水神(黑龙)转为拜财神(坐骑为黑虎的赵公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多样化和嬗变轨迹。

073·蕴空寺塔(3座)

北宋及清代僧人舍利塔,3座·省文物保护单位“蕴空禅院”附属遗存。蕴空禅院又称蕴空寺、大明寺,位于华州区大明镇里峪口村郝垚组南2公里的蕴空山北麓。东、南、西三面与山坡相连,北为深崖。寺始建于唐代;北宋时名云寂院,后因蕴空法师重葬于此,易名蕴空寺;明、清臻于全盛,时东西轴线长逾千米;晚清后败落。现寺院占地面积约2 800平方米,尚存大殿1座、僧寮两排12间,以及北宋蕴空法师塔、清普乾法师塔和无名氏墓塔各1座。大殿为明建清修,砖木结构,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三间12米,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脊檩上有墨书“原籍山西太原府兴县出俗资福寺……创建”题记1则。殿内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塑像3尊,置有木鱼、磬等法器,磬为清宣统年间(1909—1911)制。

2008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蕴空禅院”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东至崖边,西、北、南至院墙;建设控制地带为东同保护范围,其余各方外延至山崖边沿。

◎蕴空寺塔

073—1·蕴空法师塔

位于大殿西南20米处,为方形三层楼阁式砖舍利塔,北宋治平三年(1066)重建。塔残高约8米,底边长2.2米。塔身底层北侧辟券门,西侧嵌北宋熙宁二年(1069)石刻题记1方,长0.3米,宽0.28米,记众人捐资修塔事宜;南侧嵌治平三年塔铭:“维大宋治平□岁岁次丙午□月癸丑朔二十四日□□□弟子杨氏重兴此塔,蕴空和尚□柩……”字迹多漫漶。二层设券龛。层间以平砖加饰菱角牙子共11层叠涩出檐,檐下施转角铺作,补间铺作置一朵,斗栱形式为单栱。塔顶平砖攒尖,塔刹无存。据石刻题记和塔铭记述,蕴空禅师塔重建于北宋治平三年至熙宁二年。

蕴空禅师塔“石刻题记”录文:“施主元贵,女□□□□□□社人张升、女弟子刘□□、社人王顺杨氏、社人田□□、社人郭昇田氏、社人杨□田文德东氏、社人宋顺王氏、高行者翟许伙记:此山后至岭前,至云寂院,西岭至坡下,东岭至坡下。熙宁二年十月一日□修。员攻和尚,合社清吉,永□供养,鱼池社众。”

◎蕴空法师塔石刻题记

◎蕴空法师塔

073—2·普乾法师塔

位于蕴空法师塔东南5米处,为方形三层楼阁式砖舍利塔,建于清代早期。塔残高约7米,底边长2.82米。塔身底层北面辟券门,高1.55米,宽0.73米,门额篆书阳刻“了空踪迹”4字,内置普乾法师塑像1尊。二层东、西两面各镶有功德碑1方,长0.46米,宽0.4米。塔身层间叠涩出檐较短,仅在第三层施一排菱角牙子。塔顶四角攒尖,塔刹无存。东侧有小屋一间,可见塔下地宫。地宫为拱券顶,高2.2米,宽1.1米,进深2.16米,顶部有一凹槽,内置横向铁柱,以铁链悬棺一副。

传普乾法师昌明乃崇祯第四子,明朝亡覆后,潜入佛门避难,因有“生不做清臣,死不沾清土”遗愿,圆寂后,弟子们遵嘱将其灵柩用铁链悬空,四周不着土,并置此墓屋,每日按时入墓诵经祈福。多年后,当地开始流传“蕴空禅院看悬棺”之语,且有大明乡(今改镇)、大明村、大明寺等,总以“大明”命名。

◎普乾法师塔

073—3·无名氏墓塔

位于普乾法师塔南侧5米处,为方形二层楼阁式砖舍利塔,建于清代。残高2.7米,底边长0.9米。塔身底层已损坏,壁砖多有脱落;二层辟有方龛。塔顶四角攒尖,塔刹不存。

◎无名氏墓塔(www.xing528.com)

074·潜龙寺舍利塔

清代六角三层楼阁式砖塔·省文物保护单位“潜龙寺”附属遗存。潜龙寺又称蟠龙寺、藏龙寺,位于华州区莲花寺镇贺家崖村蟠龙山上。传刘秀曾在此潜藏,躲过新莽军追捕,其子汉明帝为报答此处潜藏先父行迹之恩,特下诏建“潜龙寺”。唐时僧人周钵住寺,嗣后代有传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重建,清乾隆十二年(1747)及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相继予以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部分殿宇和厢房于1994年重建。占地面积约3 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前殿、中殿、上殿,两侧各有厢房(配殿)十三间,寺东南有清代砖舍利塔1座。存明成化四年(1468)至清咸丰四年(1854)碑石7通,分别为“重修殿宇并造藏经碑”嵌于上殿东墙;《中兴终南山蟠龙寺碑记》和《重修潜龙寺记》嵌于上殿西墙;《蟠龙山□方义林记》和《蟠龙山兴词导案碑记》置于中殿背后东西两侧;“盝顶碑”和“六棱座圆首碑”置于东厢房内。另有明正统十四年(1449)款铁钟1口,清印藏经96套。后院有传为汉代植“柏抱槐”1株,树径1.7米,冠径约10米,周身布满小孔,形若钉眼,亦谓“挂甲柏”。

舍利塔位于潜龙寺东南约500米处坡地上,地处秦岭东段少华山山脉东部,周遭林木参天,植被茂盛。山下有东西向村间水泥路,西200米为少华大道,东临贺崖村。塔为青砖砌筑,内实土坯。坐北朝南,残高约5米,底边长1.2米。塔身一、二层南面辟方龛,龛两侧砖刻卷草纹图案。三层南面辟券龛,龛楣砖刻“回”字形和草叶纹图案;左右侧辟方龛,纹饰同一、二层。各层方龛、券龛均遭不同程度破坏,以一层为甚,原有塔铭不存。层间叠涩出檐平浅,施菱角牙子。三层顶部残毁,塔刹无存。据当地村民讲述,该塔为僧人塔或圆寂塔。据各层均辟有方龛、券龛的形制特征,该塔应为潜龙寺僧人合葬的普通塔。

◎潜龙寺舍利塔

075·峪口黑龙塔

清代方形单层砖筑风水塔。位于华州区金惠乡寺王村峪口组南面,地处金堆峪口入峪3公里西侧的半山坡上,属秦岭余脉。四周植被茂盛,附近有野猪、野兔、山鸡、果子狸等秦岭动物出没。

塔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三月,为祈雨拜神之作,后有重修。塔坐西朝东,残高2.2米,底边长0.97米,顶边长0.9米。塔身磨砖对缝,构筑精良。檐下施砖砌额枋、菱角牙子。塔顶四角攒尖,塔刹不存。塔身东面辟方龛,原设有神坛已不存。北面嵌砖刻“祈雨重修碣”1方,边长0.3米,内容为:“良侯里,祈雨,故城堡、留村二堡首事人同拜,□□十九年□□□□重修”,年款已磨泐。南面嵌青石圆首记事碑1通,额题“皇清碑记”,正文为:“前雍正十年,值天大旱,秋禾几槁,爰奉州主示谕,□二□取水于金堆峪黑龙泉中,水行雨降,捷若影响,夫是水也,乃□□□□□□□□源也,然不有以志之,何以见神之保障乎一方,亦何以见人之报赛乎神明,故修葺神龛,勒石记事,以垂不朽云(以下为捐资、施石人名录)”,碑文多处漫漶,署款“雍正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立”。正文两侧饰水波纹。塔南有一株柿子树,高约4米,径0.3米,枝蔓覆盖塔顶。

该塔当地俗称“黑虎塔”。黑虎见诸古代神话传说,为财神赵公元帅的化身(赵公明身跨黑虎为其形貌特征)。黑虎亦乃道教信奉的神祇,传真武帝修炼时,始终有黑虎伴随,得道后遂封黑虎为元帅。但据该塔记事碑载,所祭神祇为黑龙(泉),所记“金堆峪”名,今仍沿用。黑虎显系讹传,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嬗变,由祈雨拜神(黑龙)转为拜财神(赵公明),以求荣华富贵。

◎峪口黑龙塔

◎祈雨重修碣

◎记事碑

076·坡坡山塔

清代六角三层楼阁式砖塔。位于华州区金惠乡杜塬村南2公里的坡坡山顶。坡坡山属秦岭余脉,四周植被丰茂,附近有野猪、野兔、山鸡、果子狸等动物出没。

塔坐东朝西,残高3.5米,底周长4.25米。塔身略有收分,二层西面辟龛,原设有神坛已不存;北面嵌砖刻题记1方,边长0.33米,已残。层间出檐平浅,只具象征性。塔顶平砖攒尖,顶部已毁,塔刹不存。现塔已向西北倾斜。塔身有现代补葺痕迹。属当地风水塔。

◎坡坡山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