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泾阳县:泾河之北的古塔旧时标志

泾阳县:泾河之北的古塔旧时标志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泾阳县因位于泾河之北而得名。泾阳县现存古塔3座。建于明万历年的泾阳崇文塔高87米,为国内现存最高的古塔。又称泾阳塔、铁佛寺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崇文镇太平村崇文中学院内,为旧时泾阳的标志性建筑和昌盛文脉的文星巨塔。据何平主编《泾阳县志》载:“塔顶原暗藏鎏金铜造像8尊,系释迦牟尼、如来佛、弥勒佛及天王等,现存县博物馆。”

泾阳县:泾河之北的古塔旧时标志

泾阳县因位于泾河之北而得名(古以水北为阳)。其名最早见于《诗·小雅·六月》:“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战国秦始置泾阳县,并置云阳县(今县域西北部)、弋阳县(今县域东南部),此三县称谓、隶属及撤并更易在后世屡有发生,到元至元三年(1266)复置泾阳县而基本稳定下来。其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为国家大地原点所在地。境内有“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的大型灌溉工程郑国渠首遗址,有依山为陵的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贞陵、明代太壸寺大殿、清代泾阳文庙,以及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墓、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和1978年12月建成的“国家大地原点”等。泾阳县现存古塔3座。建于明万历年的泾阳崇文塔高87米,为国内现存最高的古塔。

061·悟空禅师塔(2座)

唐代六角五层楼阁式砖石塔·省文物保护单位。本名振锡寺塔,附近另有明代喇嘛式“悟空禅师塔”残体,位于泾阳县蒋路乡嵯峨山第二峰顶,海拔1 375米,南距县城约18公里,周遭清寂,人踪稀少,为关中北部现存海拔最高的2座古塔。

振锡寺始建于唐元和七年(812),今已不存。寺址内尚见振锡寺塔1座,还散布有喇嘛式“悟空禅师塔”残体,以及碑碣残石、龟趺和残砖瓦等。所见二塔被后人混淆,致使公布名称张冠李戴,现予以厘清。

061—1·振锡寺塔

始建于唐大中十四年(860),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现塔残高13.3米,塔基每边长2.35米。塔基和塔身一、二层为石砌,以上为青砖砌筑;一至三层收分柔和,四、五层收分骤急,有匆匆收束之感。塔身每面作一间,一至三层各辟一券门,其余各面均设一小龛(内置佛像散佚)。一层以石板平铺出檐,下饰矮小圆柱和浮雕斗栱,补间铺作置一朵;二层以上为砖叠涩出檐,施菱角牙子、倚柱、阑额和砖雕单抄四铺作斗栱,补间铺作置一朵。塔顶平砖攒尖,塔刹无存。现塔身向西北倾斜严重。原塔底层嵌有塔铭1方,记载沿革及修塔事宜,已佚。

◎振锡寺塔

061—2·悟空禅师塔(残体)

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现存为覆钵形石质塔身,系喇嘛式石舍利塔遗构。塔身高1米余,直径0.85米,其上刻铭:“大明新建嵯峨山中五台振锡寺/唐悟空禅师之塔/嘉靖二十年三月望日僧人如通立”34字。塔基、塔脖子、塔刹等均已不存。此系“悟空禅师塔”名谓的出处。早年情况应为:寺院内既有振锡寺塔,同时还有“悟空禅师塔”,以及其他僧人舍利塔等,他们可能在某一时期先后残损或塌毁,后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陆续予以重修。当寺院最终颓废,成为遗址,所见二塔疏忽间混为一谈。事实上,所公布之塔应为“振锡寺塔”,而“悟空禅师塔”仅存1米高的残体。

据载,悟空禅师(732—812),唐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俗姓车氏,名奉朝,御赐法号“悟空”。系后魏拓跋之远裔,曾官至左卫泾州四府门别将。天宝十载(751)随张韬光等40余人出使西域,后在犍陀罗国患病,痊愈后剃度出家,贞元五年(789)返国抵京,元和七年(812)于上都章敬寺(位于唐长安城通化门外)圆寂。大中十四年(860)八月十三日在泾阳嵯峨山建塔供奉。原塔早年塌毁,形制不详,明嘉靖二十年“新建”为喇嘛式石舍利塔,是为纪念。吴承恩西游记唐僧原型即融合了玄奘、悟空禅师二人的生平事迹和传说。

2008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悟空禅师塔”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塔为中心,向四周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分别向四周延伸50米(悟空禅师塔之谓,当适时更名为振锡寺塔)。

◎悟空禅师塔

062·泾阳崇文塔

明代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泾阳塔、铁佛寺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崇文镇太平村崇文中学院内,为旧时泾阳的标志性建筑和昌盛文脉的文星巨塔。寺始建年代不详,传寺内曾供奉有硕大的铁佛。明清时期臻盛,成为佛道儒合璧的寺庙。原占地面积约4.8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关帝庙、罗汉殿、圆觉殿、药师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有钟鼓楼、乐楼、东西寮房等。清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事”,寺院被焚,仅存塔与五间山门。

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历时13年才竣工。据塔旁现存清顺治十六年(1659)碑石记载,塔由李世达(号渐庵)于万历十九年(1591)主持重修寺院时提议修建,旨在倡导泾阳、三原、高陵三县学童努力向学;于万历二十一年正式起塔,每年建一层,每层均刻有捐资人姓名;修至第九层时李世达病故,遂由其女继承父愿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修竣。据塔身底层西南面所嵌“皇明万历二十一年”碑石记载,修塔匠人为“镇江塔匠丁良益、龚念肆,邑匠田得时、高汝清”等。(www.xing528.com)

现塔1998年实测通高87.218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塔基为砖石砌八角形须弥座,底边长10.5米,高1.9米。塔身砖砌,每边长9米。塔身底层作重檐,南向辟拱券门,额题“崇文宝塔”4字;其余各面设佛龛,现存4尊石佛像,头均佚。二层以上每层辟四券门、四佛龛,上下层门、龛依次相错,龛内均置佛像1尊,其中,四层正南龛内为贴金佛像。层间叠涩出檐,施仿木结构椽头、额枋、斗栱和菱角牙子,额枋上饰砖雕莲花、瑞兽、飞天、寿星等图案。塔壁角施砖雕圆柱,檐角缀风铃;二、四、六层增设垂莲柱,将每面分为三间。各层塔檐上砌有宽1.4米的平座(外廊),上置木质栏杆(早年已毁),供人凭栏远眺。塔顶八角攒尖,置铜质宝葫芦塔刹,周围圈以城垛式护墙。塔内构造为穿心式结构,内设券顶式环廊(内廊),有砖阶梯沿中心柱盘旋而上。塔身二至十层门、龛旁设有砖雕灯龛1对(据此,该塔还兼具“灯塔”性质),每至佳节,层层灯火,蔚为壮观。据何平主编《泾阳县志》载:“塔顶原暗藏鎏金铜造像8尊,系释迦牟尼如来佛弥勒佛及天王等,现存县博物馆。”经查,1984年,崇文中学几位学生登上塔顶,在刹座(天宫)部位发现明代鎏金真武像,后由文物部门采集鎏金弥勒像、天王像、释迦牟尼涅槃像等,现藏于泾阳县博物馆。塔前尚存明代《泾阳县崇文塔乙酉科提名记》、万历四十二年(1614)《泾阳县壬子科崇文塔提名记》、万历四十四年(1616)季春《泾阳县崇文塔提名记》、清顺治十六年(1659)《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等碑石5通。该塔造型雄伟,设计精巧,气势磅礴,远观如擎天一柱,耸立于泾渭平原上,逢晴朗日登顶,省城西安、泾河、渭河、骊山、华山皆历历在目。为中国现存最高的古塔。

1985年完成塔体整修工程,安装避雷设施。同年成立崇文塔文管所。

1992年修复塔内底层、二层、十三层砖阶梯,二层以上全部门洞加设铁栏杆。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波及陕西,造成塔壁内外和各层券洞顶部有明显裂缝,裂隙最宽处3~4厘米,间有砖块脱位欲坠现象。嗣后,予以修葺。

2013年搬迁崇文中学,拓宽新修崇文塔院,周围筑工艺花墙,辟东南西北院门(兼办公场所),塔身四周铺设青砖广场和花圃。

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崇文塔”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塔、碑石;一般保护区为塔基四周各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80米。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泾阳崇文塔”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阳崇文塔(历史照片)

◎塔身局部

◎泾阳崇文塔

◎天宫出土的明代鎏金铜释迦牟尼涅槃像(上)

◎天宫出土的鎏金铜弥勒像(左)、鎏金天王像(中)和鎏金铜真武像(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