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古塔全编(上+下)-鄠邑区古塔概况

陕西古塔全编(上+下)-鄠邑区古塔概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鄠邑区原称鄠县、户县,源自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为“鄠”邑。1964年9月,改“鄠县”为“户县”,2016年12月,撤县设区。鄠邑区现存古塔4座。位于鄠邑区草堂街道草堂寺舍利塔院内。又称宝林寺塔,位于鄠邑区东南25公里的太平乡紫阁村南紫阁峪内。重点保护区为塔及塔基;一般保护区为塔基外延17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25米内。位于鄠邑区秦渡街道北庞村南150 米。正德三年被朝廷任命为鄠县僧会司僧会。

陕西古塔全编(上+下)-鄠邑区古塔概况

鄠邑区原称鄠县、户县,源自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为“鄠”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迁都咸阳后置鄠县。2000多年来,隶属关系时有变更,县名及县制设置相沿未改。1964年9月,改“鄠县”为“户县”(便于识读),2016年12月,撤县设区。其地处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区内地下和地面遗存丰富,祖庵重阳宫被奉为“全真圣地”;名播遐迩的草堂寺被尊奉为中国佛教三论宗、华严宗日本佛教日莲宗的祖庭。鄠邑区现存古塔4座。其中,鸠摩罗什舍利塔,为中国现存时代较早也是鲜见的亭阁式玉石雕作之塔,并为研究“须弥座”早期式样提供了珍贵的实例。

026·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代亭阁式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鄠邑区草堂街道草堂寺舍利塔院内。草堂寺原为后秦姚兴所建的逍遥园,鸠摩罗什入居后,更名草堂寺。原址在汉长安城东南,唐时迁建今址,唐中叶曾易名栖禅寺。宋初重修,改称清凉建福院,但草堂、栖禅之称谓,历金元明清仍沿用。清同治年间(1862—1874)遭兵燹,殿宇焚烧殆尽,今存殿舍均为近现代所建,唯“鸠摩罗什舍利塔”为唐代遗构。

鸠摩罗什(344—413),天竺(今尼泊尔、印度一带)僧人,与真谛、玄奘、不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家。后秦弘始三年(401)住入草堂寺,受姚兴礼拜,奉为国师,创佛教“三论宗”和“成实宗”。

塔由八色大理石及玉石分段拼雕而成,又称八宝玉石塔,现塔通高2.47米,由底座、须弥山仙境、八角塔身、方形塔顶和扁圆宝珠刹等组成。底座方形,边长1.69米,周围有16组浅浮雕图案。其上为递升的四个层次合成想象中的须弥山仙境:底部为幅面较大的圆盘状,沿盘面浮雕山峦及佛、兽等。以上层次均呈圆形,依次雕饰海浪水波、二重流云、蔓草花纹等。底座和须弥山仙境构成了早期“须弥座”雏形,较之后世常见的简单化须弥座形式要复杂很多,故被有的学者称赞为“华丽的须弥座”。其上托八角塔身,雕出倚柱、阑额、板门、直棂窗等。塔顶为四角攒尖式,雕出椽头、屋脊和瓦垄。塔刹由须弥座、受花、仰覆莲及扁圆宝珠构成。塔体各部分比例匀称,雕饰适度,造型端庄、典雅,但塔刹受花以上已被后世改动。

该塔为中国现存时代较早也是鲜见的亭阁式玉石雕作之塔,并为研究“须弥座”早期式样提供了珍贵的实例。

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草堂寺(含鸠摩罗什舍利塔)”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舍利塔、圭峰碑、铁钟、大殿、碑廊、烟雾井;一般保护区为寺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向南延伸200米,向东、西、北各延伸100米内。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鸠摩罗什舍利塔”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鸠摩罗什塑像

◎鸠摩罗什舍利塔

◎鸠摩罗什舍利塔测绘图

◎浮雕塔座上佛教故事“舍身饲虎”

◎塔刹

027·敬德塔

宋代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宝林寺塔,位于鄠邑区东南25公里的太平乡紫阁村南紫阁峪内。传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敕建,尉迟敬德监修(后人因附会称此塔为敬德塔),清同治元年(1862)毁于兵燹。原塔历史上屡有建毁,史无详载。

现塔建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残高16.98米,底层每边长2.8米。塔身底层较高,面西辟券门,门高1.6米,宽0.7米,塔檐下施五铺作双抄斗栱。二层以上实心,每面作仿木结构三间,以砖隐出倚柱、阑额、平座钩栏;当心间辟券龛,两侧饰菱花假窗;层间叠涩出檐,砌作椽头、菱角牙子;檐下及平座钩栏均施四铺作单抄斗栱,补间铺作一朵。塔顶残损。1988年文物普查时,在五层西券龛内发现塔铭1方,高26.5厘米,宽24.5厘米,其上刻铭:“紫阁山主贵师伯寺主大师崇净小塔主得用舍塔、上铃人阿周薛清、本院主官王庆、东京鞋人曹佯、木作都科刘顺、本县修塔都科扬升、塔下庄功德人郑明,元祐七年八月十五日起塔。”该塔铭为现塔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确证。此前,有唐建和五代建两说。近年有学者认为,宝林寺塔原系保存唐玄奘灵骨的舍利塔,此说未得到实物资料的佐证。另外,宝林寺遗址内曾有砖砌六角形僧人舍利塔3座,俱毁于“文革”时期。

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敬德塔”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www.xing528.com)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塔及塔基;一般保护区为塔基外延17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25米内。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敬德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德塔

◎塔身局部

◎塔铭(拓片)

028·湛文和尚舍利塔

明代喇嘛式石塔·省文物保护单位“罗汉寺”附属遗存。位于鄠邑区秦渡街道北庞村南150 米。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元年(58),初名白马招觉院;晋太安元年(302)敕建行香院;唐武德年间(618—626)改为庄严院,贞观十九年(645)改为白马寺;金大定三年(1163)更名洪福院;元代复称行香院;明洪武年间(1368—1398)改称罗汉寺,永乐三年(1405)改为罗汉禅寺,景泰二年(1451)、嘉靖元年(1522)修葺,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华州大地震后重修,复称罗汉寺;清代修葺。原寺规模较大,现仅存大殿和石塔1 座。

现塔20世纪90年代予以恢复,残高约3米,由石塔散件拼成,已非原型。《户县志》有原塔照片,自下而上为叠涩八角形台基、八角形须弥座、仰莲盘、覆钵式塔身、八角形华盖、塔脖子(相轮)、八角形华盖、圆形刹座和宝珠刹。塔身阴刻铭文:“大明正德三年九月十九日/钦除鄠县僧会湛文之塔/嘉靖十八年十二月初七日立。”现塔丢失了部分构件,同时混入了其他石构件。

湛文(1462—1539),俗姓张,明代鄠县花园里人。12岁出家,后在罗汉寺受具足戒。正德三年(1508)被朝廷任命为鄠县僧会司僧会。“僧会”的职责是“掌钤束一县之僧人”。

寺内另存明、清《重修罗汉寺画廊记》碑、《罗汉寺图》碑、《尚书礼部牒洪福院》碑、《三教问答会名》碑等6 通,分别记述了明嘉靖年间(1522—1566)地震对寺院的破坏情况、寺庙四至、历史沿革,以及佛教传入长安的具体年代等。

2008年9 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罗汉寺”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寺院院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四周各外延50 米。

◎罗汉寺大殿

◎湛文和尚舍利塔(历史照片)

◎湛文和尚舍利塔

029·凝灵塔

明代经幢式石舍利塔·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村西南,为明阳寺仅存建筑遗构。据载,明正统元年(1436)建寺,亦称金峰寺下院,正德十五年(1520)重修,清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燹。现仅存遗址,遗有残石塔1座,造型为六角幢式石舍利塔,上部残缺,残高约2米。塔座和塔身有线刻佛像经文,记有“牛首山明阳寺□□禅师凝灵塔”字样。原有明阳寺碑已佚。

◎凝灵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