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境贫困,她11岁就进入纱厂当了一名童工。可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的纺织女工,日后成了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得了“中国纺织技术革命的先行者”的荣誉。她的名字叫郭锁珍,曾是大生一厂一名普通的挡车工。
郭锁珍1919年出生于唐闸乡间,童年的艰辛与磨难铸就了她吃苦耐劳的秉性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锁珍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中。那时候,在纺纱车间里,工友们总能看见一个单薄瘦小的身影在默默地忙碌着。那就是郭锁珍。每天,她的工作时间都会超过10小时;午饭时,她总是风卷残云,以最快速度填饱肚子,然后立即回到岗位投入高强度的工作中。
“苦干加巧干”是郭锁珍最朴实的口头禅,也是她成功的诀窍。在厂里,郭锁珍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肯吃苦、爱钻研、有创新精神。她不仅眼勤手快,产量始终保持第一,而且善于总结,喜欢搞一些发明创造。
作为一线纺织女工,郭锁珍每天脑子里盘算的都是,怎样才能减少纱线断头,怎样才能提高劳动效率和产量。郭锁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聪明伶俐的她善于从实践中学习。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刻苦的钻研,她终于摸索出一套科学的操作法,将传统的被动换纱变成主动换纱,将双人摇纱变成单人摇纱,将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多。这套科学操作法就是后来享誉全国纺织业的“郭锁珍摇纱工作法”。
在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郭锁珍摇纱工作法”推动了纺纱技术革命的进程,郭锁珍也由此成为“工人发明家”和纺织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她连续多次打破全国摇纱产量纪录,她所在工厂与车间也成为中国纺织技术革命的排头兵。1956年、1958年、1959年,郭锁珍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赴京参加“群英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郭锁珍提出的创新工作法得到了高度重视。厂里在总结肯定的同时,提出了全面推广的要求。然而,要让所有人都达到同等水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郭锁珍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手把手地细致传授。厂里纺织工人多,她就以点带面,不让一个姐妹掉队,不让一个小组落后。1959年,仅仅一年时间,郭锁珍就带出了27个“小郭锁珍”,一下子轰动全国。
随着时代的更迭、科技的进步,如今,“郭锁珍摇纱工作法”已成为消逝在岁月长河中的旧日风景。在纺织之乡南通,在工业重镇唐闸,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先驱、拥有百年历史的大生集团早已进入高端纺织时代。但是,在那些艰难跋涉、发奋追赶的路上,郭锁珍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纺出了一名普通纺织女工的人生“新高度”。直到今天,她依然是行业内令人敬仰的传奇人物。(www.xing528.com)
郭锁珍在车间(手绘)
大生集团职工留影
Tips 大生女工
大生集团的百年生产线仍在运转。织机边的纺织女工一代代接续,跨越三个世纪。她们顶起的半边天为大生发展史写下了一页页精彩华章。
当年张謇办纱厂,选址唐闸,就有在员工问题上的考量:“女工则通州西北乡妇女皆天足,上工能远行,做工能久立。”
像郭锁珍这样留名青史的大生女工,毕竟是凤毛麟角。在百年发展史上,一代代织娘用青春写就大生的芳华,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在此,我们要为一代代大生织娘由衷地点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