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在进入大学校门后,大多数学生能够继续保持中学阶段的学习干劲,他们目标明确,求知欲旺盛,对于所学专业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在适应了大学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社团和科技活动,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及不足,加强人际交往活动,密切与老师、同学联系,也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情绪稳定,劳逸结合,能很好适应新的校园生活。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除少数因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无法坚持学习而不得不退学、休学之外,多数仍在继续学习。然而他们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已受到严重影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紧张、无聊、空虚、偏执)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所谓心理问题,就是指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受自身生存环境的影响,在没有认知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中有严重系列障碍的个体比较少,多数是比较轻微的心理问题。但是如果轻微的心理问题不予以调节和疏导,也会影响身心健康,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
从中学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个转折中,生活环境、人际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使大学生难以适应而产生矛盾和困惑。对于绝大多数新生来说,他们面临着陌生的校园、生疏的新群体,多数学生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以来依赖的父母以及其他亲人,今后将独立生活,几乎所有事情都要由自己来做决定和解决,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当这种应激超过限度的时候,大学生就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环境适应更加困难及烦躁、焦虑不安、神经衰弱等状况。
2.学习问题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学习不适应的现象较为普遍。大学的学习特点和高中有明显的不同,如学习的环境、学习的内容、学分制等都不相同。同时,大学生还面临着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压力。许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抵触,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严重下滑,而对于学习上的挫折如果不能很好地去面对,最终也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自我问题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因此在自我意识方面还是稚嫩的。客观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取决于父母、老师及其他人的评价。他们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充实。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会产生自卑感,如果遇到一些挫折或者遭到别人拒绝,则容易产生心理危机;有的大学生对未来很迷茫,有一种存在危机,比如找不到大学学习的方向和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等,这都属于自我心理问题。
4.压力问题(www.xing528.com)
现在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学生可能从大一就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问题,这使大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有的同学不懂得如何求助和减压,反而用一些增加压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使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5.人际关系问题
从中学进入大学,大学生面临着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中学时代的人际关系相对单纯,或许成绩好就会赢得大家的青睐。但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却更为复杂、更为广泛、更具社会性,独立性也更强,要获得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的技巧,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的。此外,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友谊与爱情。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中期,生理上趋于成熟,心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对爱情生活有所向往和追求,大学生的恋爱不再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但是有很多大学生在恋爱中存在情感困惑,在恋爱过程中会出现单相思、感情纠葛以及失恋等心理挫折,容易受到伤害而造成心理失调、萎靡不振,甚至精神崩溃,严重者也许短期内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
6.情绪障碍问题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消极情绪或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如烦恼、冷漠、焦虑、抑郁、暴躁等,就会造成情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适措施,就可能引发出严重的后果。
7.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突出的问题还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缺陷与人格障碍等方面。
例如,在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偏执性人格障碍为例,其主要表现是对挫折过于敏感,过分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固执、猜疑、嫉妒、心胸狭窄、不接受批评。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和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发展的不良倾向。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孤僻、敏感、多疑、焦虑、对人敌视以及暴躁冲动等。显然,这会严重阻碍人的正常发展,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可能会发展成为各种人格障碍。
大学生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家庭的贫困,将其视作无能的、丢人的甚至是耻辱,采取退缩逃避的应对方式,进而引发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
此外,国家在择业和就业中引入了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所有面临毕业的大学生都得接受社会的选择。就业岗位要求和标准日益提高,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缺乏足够而必要的就业心理准备,心理负担过重,就业压力过大,也会引起心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