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也越来越广泛。一节好的微课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而来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一)微原则
微课堂与其他课堂最显著的区别是“微”的特征。因此,在设计微课时应注重微原则。微原则主要指的是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教师在选择课堂内容之前,应将其进行细化、分割,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掌握。如果课堂内容分割的比较笼统,则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微课教学时长一般在5—8分钟左右,因此教师所选的课堂内容必须精简,不能太过烦琐。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时间较短,如果课堂内容过于烦琐,可能会延长课时,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微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个被细分了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它们来自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将知识点进行分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微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在衡量微课程的效果时,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成为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设计微课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各种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在微课的设计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有三层含义。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习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很少分析学生需要在微课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并没有切身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他们的学习需求和视听感受。
首先,从微课的内容看,学生需要学到的是知识和技能,他们不用像在常规课堂上那样参与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常规课堂中的提问、小组讨论、课堂游戏、竞赛等环节就不用在微课中体现出来。微课并不是课堂录像的减缩版,也不是公开课、示范课,而仅仅是针对某种特殊性问题进行的讲解,因此微课只展示相关内容即可。
其次,从微课的画面和声音来看,教师制作微课时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例如,在拍摄实验操作、手工制作、运动技巧等内容的镜头时,拍摄角度要方便观看者观赏、模仿和学习。也就是说,微课的画面重点呈现的应该是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师教学或者体现教学活动的场景。同理,微课中使用的声音要让学生能够听清,让学生感觉舒服即可。
2.教师想要设计出一节好的微课,就要善于分析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引领教学内容的构建。比如,以解决问题作为设计思路就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策略。学生观看微课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设计微课时,要结合学生学习中的兴趣点、疑惑点和难点,将教学内容合理地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顺着问题展开讲解,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还可以灵活地使用归纳总结、对比联系、逻辑推理等方法设计教学。总之,教师设计微课时,要在教学思路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www.xing528.com)
3.微课是一种能够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这是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可汗学院的微课之所以能够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它的教学信息处理和呈现手段非常简单。利用手写板书就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问题。可以看出,微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剖析,在于通过语言所传递出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当前,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仍然停留在课堂讲课的场景中,不注意调整自己的语言运用方式,这样录制出来的微课所体现的语调是生硬的,使整个视频显得非常严肃。也有一部分教师不习惯对着计算机讲课,录制微课时,没有与人交流的感觉,这使得他们的语言缺乏亲和力,无法在情感上传递出和谐的韵律。然而,微课是供学生单独使用、反复观看的,它所要传递的情感,不能与集体讲课相等同,一对一的教学是亲切自然的,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微课的感染力。因此,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是“我在你面前,我专门为你一个人讲解”。有了这样的情感因素,微课的制作才能够成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三)完整性原则
虽然微课的时间短,但是它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完整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教学难点、重点或是某一道典型的例题)进行的,引入、讲解、做出结论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是一节主次分明的完整课堂。
(四)有序性原则
教师设计微课时要做到思路清晰、结构紧凑,精心梳理各个环节,将微课内容层层递进地呈现在受众眼前。
(五)吸引性原则
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在课堂上走神。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时,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有趣的方式进行,可以适当地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视频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