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课在现代化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微课在现代化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信息加工理论1974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及条件做了系统地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微课程以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基于情境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微课在现代化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认知发展领域中非常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微课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都是来自真实的情境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结构化的,而是零散的、非结构化的,需要我们去发现、梳理、加工、整合。微课使学科知识体系碎片化了,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同时也便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微课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获取,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学习支持。

(二)信息加工理论

1974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及条件做了系统地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加涅认为,学习的典型模式是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的过程是加工、执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信息加工模式(www.xing528.com)

从上图所示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出,学习者从外界环境中接受刺激,并作用于感受器,将其转变为神经信息。神经信息进入人的感觉记录器,在感觉记录器中进行编码,保留时间为0.25—2秒。被感觉记录器记录了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再次被编码,一般只能持续2.5—20秒。短时记忆的能力有限,只能储存7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当新的信息进来时,就会替换原有的部分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多次复述,能够被精细加工,通过编码将信息由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

(三)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看来,只要恰当地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掌握水平。该学习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准备状态、教学质量这三个变量进行分析。微课程以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基于情境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资源有限理论

资源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忆容量上)是有限的,而任何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都要消耗认知资源。当加工某种信息需要的认知资源总量超过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资源总量时,就会造成认知超负荷,进而影响学习的效率

(五)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思想认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这种连接能够使学习者学到更多、更重要的知识。确切地说,联通主义表达的是“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观念,强烈关注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微课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后练习以及在线交互等教学支持服务,可整合于现实课堂学习,也可整合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因此,联通主义理论对微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基于网络或移动终端的微课程学习,通过协作学习,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