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性
高效课堂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科学性,这要求课堂教学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育的本质不只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关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合作能力、团结精神。其次,科学性要求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掌握适度的教学节奏,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内容。
(二)自主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式的现代化教学。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的意愿,我们的一切想法和方案都将化为泡影。只有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为前提,引导他们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才能够让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收益。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互动性
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流互动。如果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曾经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一是单向的交流,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二是双向交流,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三是多向交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问;四是综合性交流,也就是师生共同探讨、交流。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综合性交流,不仅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还要实现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启发,进行思想碰撞。通过多形式的交流,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增加知识和信息量。通过互动交流,搭建理解的桥梁,让师生之间实现心心相连,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夯实基础。
(四)开放性
高效课堂的开放性包含了多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等。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也不是强硬地灌输知识和死记硬背的传统课堂,更没有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开放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宽容的课堂上,让师生共享经验,拓展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满自信和希望地进行阳光型的学习。
(五)情境性(www.xing528.com)
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共同研究、不断探讨,逐渐生成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过程。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学生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富有趣味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学习,这也就表明,高效教学的最佳时机出现了。自然、探究、趣味的学习过程才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六)创新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化的时代要求。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创新性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创新是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法宝,应该将创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是教师讲课的创新,更是学生学习的创新。具有创新性的课堂能够打破陈旧的规矩,依据本校、本班的实际学习状况,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出适当的取舍和创新性的改变,将增加现代科学的成就、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由害怕学习变成喜欢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性的课堂更应该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实践动手操作机会。创新性的课堂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在学习中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寻找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思考、发表意见。
(七)和谐性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他们的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的技能、技巧的结合。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全面考虑课堂教学的规律、原则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该教学系统的特征和内外条件,教师要学会协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将这些因素有机和谐统一的整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八)人文性
高效率的课堂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这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力、吸引力和快乐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感受到科学之美,感受到我们所创造的文化之美,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敢于直面问题,能够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