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绿色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以“养成性教育”为主线,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播种希望,点燃火种,激发和巩固学生潜在的、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使之最终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在自我欣赏中发展。

绿色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一)教师方面

1.教育观念变化

原来许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道德知识的灌输和行为的机械训练,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自从全员参与德育课题研究以来,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故事教育、活动教育、评价激励教育、读书教育等大德育观方式的巨大作用。学生在学校里找到了无穷的乐趣,感到老师们的重视,工作自然就好做了。教育教学工作出现转机,教师尝到了改变学生后喜悦的滋味,教育观念随之改变。

2.教育能力提高

教师在参与德育活动实践教育的同时,如想要转变学生,必须坚信自己能够做到真正有爱心、耐心、细心,以赏识眼光看学生,并且要具有长期的认识,在反反复复的教育工作中,教育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教育手段丰富

学生的高尚品德和行为、学习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打持久战的意识。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必须要有耐心,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这样无形中就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手段。

4.教育行为转变

几年的研究实践,使教师由只教书不育人转变为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由做不进、做不实育人工作到能做进去、能做实育人工作;教师的德育工作由简单粗暴型转变为耐心细致型,并逐步走向教师专业化,向专家型教师靠近。

5.教育水平提高

教师的课堂教学由满堂灌的讲授型向师生双边活动型转变,教师备课细致,授课讲究方法。尤其在学科教学中普遍采用“表扬激励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已经形成,品德素养逐步提高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和艰苦付出,目前我校学生的教育养成已初步成形,学生的道德和审美素养不断提高,学生们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较以前有了明显改观,基本实现了我校“人文、民主、和谐、活力、可持续”的绿色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

2.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和品格形成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多年来,我校在中考中,40%以上的学生成绩达到或超过重点高中最低录取线,全科平均分和全科及格率均保持在同类学校前茅,连续七年荣获甘井子区“最佳教学管理”和“最佳教学成绩”奖。

(三)学校方面

几年来,我校以绿色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愿学、会学,教学成绩大面积丰收,教育成果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到目前为止,学校荣获的各级各类荣誉达140余项。承办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现场会10余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良好的办学成绩,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作为大连市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已成为大连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前来参观学习的省内外教育同行络绎不绝。

(四)成果特色与创新

创新成就特色,特色源于创新。经过几年的德育活动研究与实践,我校已形成了一系列的德育特色:

1.学校构建了文化养人、习惯立人、课程育人、评价成人的德育工作路径,形成了小步伐、小角度、小细节、小尺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底线教育”特色。以学校教育为主,拓宽德育渠道:坚持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主题教育为重点,挖掘德育内容;坚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参与相结合,以班主任为主体,扩大德育队伍;坚持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道德养成性教育为主,扩展德育形式;坚持说服教育与自我反思相结合,以自我领悟、反思教育为主,拓展德育方法。

2.建立了网络化、立体化的重激励、重鼓舞、重唤醒、重感染的“怡情励志”德育活动平台。学校以“养成性教育”为主线,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播种希望,点燃火种,激发和巩固学生潜在的、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使之最终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在自我欣赏中发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意识,贯彻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强化榜样的力量,使德育落实做有抓手。

3.形成了大语文、大阅读、大思维、大视野的“德智兼容”的德育实践新天地。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德;读书,可以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读书,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实现自我生命的升华。通过语文大阅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弘扬个性,激活创新精神,使学生“拜先哲,明事理,陶气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4.建立了长效的看长处、看全面、看发展、看未来的“多维立体”的评价激励机制。倡导“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在管理之中”,呵护自尊心,培育自信心,坚决杜绝挫伤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体罚和侮辱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生命和阳光同行,生命和幸福同行,生命和使命同行。

5.建设了大创意、大视觉、大画面、大气魄的“天人合一”的校园环境,以达到“环境育人”、营造“隐形课堂”的目的。

6.德育实践的新增长点——“绿色德育”,即还教育本质,还教育原生态的美。人文、民主、和谐、活力、可持续的绿色教育思想是一种最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其核心指向致力于个体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它通过富有人性化的绿色健康的教育管理理念,使教育教学双方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品质,同时实现学校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这更是我校德育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又一个里程碑。

附件:

十四中学“实施有效德育,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2011.9—2014.9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专项规划》为依据,以“人文、民主、和谐、活力、可持续”的办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有效德育的研究和实践。

二、有效德育目标

整体目标:培养有活力的学生,培养学生责任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年段目标:初一年级通过强化学生习惯养成,逐渐达到学生自主管理,培养自主意识;初二年段继续以底线育人为根本,使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同时通过诚信教育等途径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强烈的责任感;初三年级立足于理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向着追求真知、富有创新精神和基本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三、实施途径

(一)加强科研研究,打造有效德育队伍

建立以“实施有效德育,创建特色学校”为主题的科研课题,成立德育科研小组,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理论—实践探索—反思研究—二次学习—深入实践—提炼总结等过程,采取培训、沙龙、漫谈、观摩等形式开展科研工作,用科研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推动德育工作,走德育规范化、实效化管理之路。德育课题研究主题如下:

第一学期:《有效德育实施方案》《有效德育目标体系》《有效德育评价体系》《班级规划的制定》;

第二学期:“底线育人”,通过有效德育评价体系引领班主任切实做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第三学期:“活动育人”,通过每一次活动,思考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提升班级文化建设;

第四学期:“课程育人”,通过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如何渗透学科德育,进一步将课堂评价与学生成长有机结合;

第五学期:“文化育人”,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引领班主任如何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以此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第六学期:提炼成果,将三年的德育科研工作成果通过案例集、方法与措施集锦等形式予以呈现。

在整个德育科研期间,全体教师围绕以下专题自主选择进行个人的德育科研探索:《班级规划的制定》《班风建设的方法研究》《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的评价体系》《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班主任教育艺术的研究》《家校合作的研究》等。

(二)优化队伍建设,完善绿色育人考核机制

1.我们将利用班主任例会的间周时间进行系统的培训,结合具体工作中的案例,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同时学校在二楼接待室开设班主任工作学习室,将《中国德育》《上海教育》《班主任之友》等具有先进教育理论和科学教育方法的书籍与杂志摆放其中,供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在月末写出学习体会上交政教处以备检查。

2.对于班主任工作考核将实行月工作目标达成制进行量化,每个月初由班主任制定本月的班级各项管理目标,学校将根据此方案进行跟踪检查、考核,包括学生习惯养成、班级成绩、班干部培养、后进生转化、班级文化建设等,具体详见《十四中学班主任月份考核方案》。(www.xing528.com)

3.为了更好地营造我校的全员德育,我们也将科任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纳入本人的月末量化考核当中,运用《十四中学教师德育工作调查表》,在月末的时候采取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给全体教师打分,项目包括课堂中是否有效组织教学、是否对学生进行过体罚和语言侮辱、是否进行课堂教学小组考核、作业批改是否有情感评价等,以此来推动我校全体教师的育人水平及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拉近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三)突出教育主线,构建有效德育课程体系

1.学科德育浸润系列化课程

加强学科德育研究,立足课堂教学,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德育评价”的德育资源,将德育贯穿渗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求真、探索、创新”的良好道德习惯,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开设绿色环保校本课程

间周三(校本课的下一周)的第九节课,由各班级班主任组织学习召开绿色环保校本课程,把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重大纪念日相结合,通过设立环保宣传标语牌、社会调查、主题活动、环保实践等形式,利用用水日、人口日、爱鸟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学校也将制定《十四中学环境教育计划》等制度和办法,搭建师生环保素质养成的平台,与各班级签订绿色环保公约,持续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成立校园环保护绿队。详见《十四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四)推进环境建设,提升有效德育文化品质

1.优化校园环境,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寸花草树木、亭台泉石,教室每块黑板报、宣传栏、学习天地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2.设立护绿爱绿志愿者岗位,通过各班认领,保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洁净校园的环境。同时学校也将为校园的各类花草树木制作标签,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绿色植被的基本知识,以此加强绿色校园的环境建设。

3.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一草一木一人生,一花一叶一世界”的绿色班级创建活动,通过选定班花(树),自主设计班级文化标识,画班徽,定班风班规,编口号,以及开展具有特色的团体活动,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和班级的精神文化,培育良好班风,营造和谐环境,推进温馨教室的建设。

(五)丰富学生活动,形成有效德育活动体系

1.常规活动

大课间: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要变成学生自我才艺展示的平台,除了做好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和队列回归等全校统一的活动之外,还将开设“一班一品”活动,即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体育特色和文艺特长,让学生在开放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

班班有歌声:每天午后10分钟的班班有歌声活动将歌曲的选择权和演唱权交给班级,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创作班歌并激情练唱,切实让歌声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载体。

话题班务:每周四放学前20分钟的话题班务要成为学生锻炼讲演故事、表达能力和自我教育的平台,充分利用好我校的德育校本教材《在故事中长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故事大王”“演讲能手”。

校园广播站:每周二、周四中午的15分钟校园广播站要成为我校有效德育宣传的主要载体,结合《青禾报》,将学生的文学创作和才艺作品及时地予以展现。

2.专题活动

学校将重大节日、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经典诵读活动等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月份当中,形成活动体系,具体详见《十四中学校园活动体系》。

(六)开设《绿色足迹》,创新有效德育评价体系

建立以“学生自我参照为主要形式,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完善我校已有的星级少年评价机制。

学校将根据《大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相关条目,与我校的实际考核相结合,制定《绿色足迹》评价手册,共包括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维度,总计84条评价元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班级组评、教师师评、家长鉴定等形式。

各班级利用周五第九节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组评,各位科任教师结合一周来学生的各项表现进行师评,并将结果送交班主任,班级考核小组将所有评价结果进行等级核算汇总,周五放学后将手册交由家长进行鉴定。下周二的填满绿色活动各班级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每月星级少年评选、学生评优评先及入团积极分子的依据。详见《十四中学有效德育评价体系》。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1.组建“大连市第十四中学有效德育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做好“特色建设”规划工作。

2.制订“有效德育建设规划方案”。

3.搜集有效德育相关材料,组织德育教育理念学习。

4.修订完善《有效德育目标体系》《有效德育评价体系》《有效德育活动体系》。

(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7月)

1.依据“有效德育”特色理念,全面实施特色研究,构建有效德育体系。

2.形成特色建设阶段性经验总结报告

3.整理收集相关资料(书面与电子的)。

(三)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1.整理相关各项研究成果资料。

2.规划实施成果鉴定。

3.整理其他物化成果。

4.撰写特色建设总结报告。

五、保障条件

为确保“有效德育”的顺利实施,特制定保障措施如下:

1.组织机构保障。成立“大连市第十四中学有效德育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

2.例会制度保障。每月进行一次专题例会,研究反馈实施的情况。

3.跟踪指导保障。政教处定期检查指导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4.适度经费保障。争取学校对特色创建的经费保障。

5.档案制度保障。及时把实施的轨迹资料分类存档。

6.专家引领保障。聘请相关市、区专家讲座、把关和技术理念指导引领。

7.考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考核评比激励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