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文化之所,教师属文化之人。文化之人,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拥有一定的阅读力。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成为生命。教师的阅读,决定着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决定着教育的振兴;教育的振兴,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关于读书,众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朱永新说:“阅读是教育大厦最重要的基石。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特级教师高万祥说:“好教师一辈子只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读书利己,教书利人,教师的幸福在于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哲学家周国平认为,只有教师爱读书、会读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才能在学校里形成一种风气,把学生也熏染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读书人。2012年度中国教育报十大读书人物凌宗伟认为,当“读书人”和“教书人”成为真正的同义词,当教师将“读书”与“教书”融为一体时,教师才可能带着对教育的理解和对课堂的认识,坦然地走向讲台,面对充满渴望的莘莘学子。
读书是教师“输入思想”和“输出智慧”的桥梁。让读书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培训,是改善核心素养成本最低的自我成长,更是教师觉醒和增加良知的阳光大道。通过阅读,寻觅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通过阅读,助力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阅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在阅读中找到了教育的方向感,从先哲的经典中确立了教育的参照系,并在自己的课堂里看到了自我实现的意义。教师唯有通过读书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才能最终实现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目的。可以说,读书是教师教育职业的内在诉求,是教师内心真实需求的呼唤。作为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自己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中必须具有阅读的期待。(www.xing528.com)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读书还能使教师摒弃职业倦怠,永葆对教育对学生的那份热爱。因为读书,有一个更好的自我,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等着。
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师的素质,生成学习上进、严谨博学、和谐健康的教师文化,以适应高素质师资的要求,学校开展了“与大师对话”读书活动,大力提倡教师阅读教育专著,倡导教师大量自主读书,记录读书体会。学校每年都为教师购买书籍,如《仁爱之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正面教育》《课堂改革高效密码》等,建立了教师专用阅览室,购入了大量图书,订阅了近200种教育期刊和报纸。每学期召开1~2次教师读书沙龙,教师之间畅谈读书体会,交流思想感受,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在以“让书香弥漫校园,让书香浸润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沙龙上,老师们分别以读《诗书满腹气自华》《把信送给加西亚》《论语》《感激书籍,伴我成长》《读书增智》《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汇报中,他们阐述了读书后的感想和对教育新的认识,交流了自己在教书育人中所受到的启迪和改变。通过多次的读书交流,广大教师慢慢达成了共识:读书的人才是健全的人,才是积极进取的人,才是最美丽的人。全校教师逐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大家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文化底蕴和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让教师自行借阅,丰富读书活动的物质基础,在这里,教师既可以伸手在报架上取下一份报纸来大致浏览天下事,又可从书柜中拿出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或书籍细细品味,让教师把读书当作休闲,把读书当作享受,读书成为教师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