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动态系统,整个过程的发生、发展具有内在的运作机理。其中,需求驱动环节是启动、维持整个过程的初始动因。
1.需要引致的初始动因
对公众个体而言,驱动参与生态文明的初始动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权益需求。马克思认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27]。这意味着,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在自然界中凭借自然对象确证了自身生命的存在,因而,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以不同于动物的方式作用于自然界[28],并且在这种区分于动物的过程中产生权益的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言,“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但这些对象是他所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对象”[29]。可见,人类对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具有直接的目的指向性,这种指向不仅仅停留在物的层面,还表现在基于自身权益而展开的改造实践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的权益需求正是人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公众为达到生态环境的权益目的而产生的需求,比如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吃到安全的食品以及信息知晓、参与环境政策决策等物质和制度层面。这些权益需求一旦被人们付诸追索和维护实践,就从源头上产生了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活动,进而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的可能。
第二,求知需求。公民意识的觉醒会诱发人们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公众为了增强参与能力,会自发形成对参与知识的渴望。如,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特定事务(如重大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的参与背景,公众需要通过知识学习,把握政府和其他社会成员就这一事务的观点、立场以及已经形成的法规、技术和伦理知识。在信息不全等条件的制约下,公众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与困扰,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依靠公众自身就可顺利破解的。此时,公众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会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其他个体及公共管理部门的沟通、对话获得尽可能丰富的确切的知识信息,进而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推动参与过程的深入。
第三,发展需求。生态文明时代引领人们进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更多的主体性发展与自由个性的空间,社会公众也因自我发展条件的优化产生了更多融入社会政治生活、获得精神满足、实现道德提升及人格完善的需求。这些高层次的精神和心理需要,使人们在道德追求、情操陶冶、体验和享受精神愉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自我完善和自我肯定的满足。当然,为了维持这些满足感发生的持续性,公众更加希望通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于政治认识、价值取向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明确并丰富自己的社会政治角色,成为政治关系的承担者和政治生活的实践者。从实质上说,公众期望通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获得参与社会化的途径,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和自我发展。(www.xing528.com)
2.参与促进的实践发展
从公众参与需要和参与活动实践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将参与需要理解为激发公众参与活动的实践动力,其动力功能可从启动和助动两方面体现。
其一,参与需要是激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启动器。参与需要是参与实践的前提,参与实践的发生,呈现的是公众主体在行为目标下达到的身心平衡状态。基于对自然世界与人类活动价值关系的重新审视,人们对自然界的需要已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产品的需求之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其作为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供给者所具备的现实功能。这些认识的深化,催生的是公众主体对自然环境的持续需求,内在地孕育着爱护自然环境行动的可能性。这些心态与认识的变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实践转向的根据。因此,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水平的提高以及参与程度的深入,参与需要就会激发更多的参与动机,促使发生更加广泛的参与行动,进而从保护自然的参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效用和满足。可见,参与需要诱发产生参与动机,并由动机催生参与活动。反之,没有参与需要,就不能产生参与动机,也不会产生自觉的参与行动。
其二,参与需要是维持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推动力。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就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本身而言,其社会生活中的需求对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人类物质与精神生产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人类的相互关联且循环反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不断推动实践向新的方向和新的高度发展,推动人们持续地从事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生态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活动,使人类文明发展不断迈向新阶段。相较于已经存在的其他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人们的权益诉求、求知需求及自我发展需求会表现得更加突出,且会具备更多的时代内涵。这使得社会公众在参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的实践中,更加迫切地希望遵循某种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在自身需要和社会环境激发的共同作用下,促成需要发展向更高层次转化。因而,由参与需要激发参与动机,参与动机推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又引发新的参与需要,进而激发新的参与动机,最后又推动新的参与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使公众生态文明道德水平和参与程度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