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掌握(±)-苯乙醇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学习相转移催化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巩固萃取和重结晶操作技术。
(4)熟悉外消旋体的拆分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苯乙醇酸(俗名扁桃酸,又称苦杏仁酸)可用于合成环扁桃酸酯、扁桃酸乌洛托品及阿托品类解痛剂等,也可用作测定铜和锆的试剂。
本实验将苯甲醛、氯仿和氢氧化钠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混合,通过卡宾加成反应直接生成产物,但产物是外消旋体,只有通过拆分才能获得对映异构体。利用季铵盐(氯化苄基三乙基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中利用季铵盐(氯化苄基三乙基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通过一般化学方法合成的苯乙醇酸是外消旋体。由于(±)-苯乙醇酸是酸性物质,故可以用碱性旋光体作拆分剂,一般用(-)-麻黄碱。拆分时,(±)-苯乙醇酸与(-)-麻黄碱反应生成两种非对映异构的盐,进而可以利用其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离。其过程如图3-18-1所示。
图3-18-1 苯乙醇酸的拆分
【仪器及药品】
1.仪器
250 mL圆底烧瓶、冷凝管、滴液漏斗、100℃温度计、减压过滤装置、搅拌器、250 mL三口烧瓶、50 mL圆底烧瓶、150 mL分液漏斗、25 mL烧瓶等。
2.药品
氯苄、三乙胺、苯、苯甲醛、氯仿、氢氧化钠、30%氢氧化钠溶液、乙醚、无水硫酸镁、盐酸麻黄碱、无水乙醇、浓盐酸、稀硫酸、甲苯等。
【实验内容】
1.合成[1]
(1)在25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3 mL氯苄、3.5 mL三乙胺、6 mL苯和几粒沸石后,加热回流1.5 h后冷却至室温,氯化苄基三乙基铵即呈晶体析出,减压过滤后,将晶体放置在干燥器[2]中备用。
(2)在250 mL三口烧瓶上配置搅拌器、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依次加入2.8 mL苯甲醛、5 mL氯仿和0.35 g氯化苄基三乙基铵,水浴加热并搅拌[3]。当温度升至56℃时,开始自滴液漏斗中滴加35 mL30%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在60~65℃,约20 min滴完。然后将反应温度控制在65~70℃,继续搅拌反应40 min。反应完毕后,用50 mL水将反应物稀释并转入150 mL分液漏斗中,分别用9 mL乙醚连续萃取两次,合并醚层,用硫酸酸化水相至pH=2~3,再分别用9 mL乙醚连续萃取两次,合并所有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水浴下蒸除乙醚即得苯乙醇酸粗品。将粗品置于25 mL烧瓶中,加入少量甲苯,回流。沸腾后补充甲苯[4]至晶体完全溶解,趁热过滤,静置母液,待晶体析出后过滤得(±)-苯乙醇酸晶体。
2.拆分(www.xing528.com)
1)(-)-麻黄碱的制备
称取4g市售盐酸麻黄碱,用20 mL水溶解,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1g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然后用乙醚对其萃取三次(3×20 mL),醚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除溶剂,即得(-)-麻黄碱。
2)麻黄碱-苯乙醇酸盐的制备
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 g(±)-苯乙醇酸,然后加入2.5 mL无水乙醚,使其溶解。再缓慢加入(-)-麻黄碱乙醇溶液(1.5 g麻黄碱与10 mL乙醇配成),在85~90℃水浴中回流1h。回流结束后,冷却混合物至室温,再用冰浴冷却使晶体析出。析出晶体为(-)-麻黄碱-(-)-苯乙醇酸盐,(-)-麻黄碱-(+)-苯乙醇酸盐仍留在乙醇中,过滤即可将其分离。
3)对映异构体的制备
(-)-麻黄碱-(-)-苯乙醇酸盐粗品用2 mL无水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粒状纯化晶体。将晶体溶于20 mL水中,滴加1 mL浓盐酸使溶液呈酸性,用15 mL乙醚分三次萃取,合并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除有机溶剂后即得(-)-苯乙醇酸。
4)除去有机溶剂
(-)-麻黄碱-(+)-苯乙醇酸盐的乙醇溶液加热除去有机溶剂,用10 mL水溶解残余物,再滴加浓盐酸1mL使固体全部溶解,用30 mL乙醚分三次萃取,合并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除有机溶剂后即得(+)-苯乙醇酸。
【参考学时】
8学时。
【主要技术与注意事项】
[1]本次实验取样及反应都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2]干燥器中应放石蜡以吸收产物中残余的烃类溶剂。
[3]此反应是两相反应,剧烈搅拌反应混合物,有利于加速反应。
[4]重结晶时,甲苯的用量为1.5~2 mL。
【实验思考题】
(1)(±)-苯乙醇酸为什么可以用(-)-麻黄碱来进行拆分?
(2)以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目的是什么?在此体系(滴加30%氢氧化钠溶液)中,若不加季铵盐会产生什么物质?
【附注】
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见表3-18-1。
表3-18-1 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