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政治衰败,但围棋活动仍然十分普及,弈棋水平也不低。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咏棋的诗,围棋界也出现过一些高手,有当过棋待诏的高手,也有没当过棋待诏的国手。下面介绍三位。
其一:王逢。
杜牧(803—852)是晚唐的大诗人,其祖父杜佑(735—812)是德宗朝宰相,也是学问家。杜牧秉承家学传统,先举进士,后长期为官。他业余时间著书立说,写有许多诗歌,也擅长书法和绘画。他写过一首七律(《送国棋王逢》)赠给棋手王逢,表达自己对围棋的爱好和对友人的钦佩。写完后,他觉得没有尽情尽意,又补写了《重送绝句》追赠给王逢。这两首诗让我们知道唐文宗时期(827—840)有一位名叫王逢的围棋国手。
《送国棋王逢》一诗写道: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这首诗中的“周伏柱”指老子。老子在周朝时期曾任柱下史,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霍嫖姚”指汉武帝时期的大将霍去病,英勇善战,曾任嫖姚校尉。
这首诗的大意是:玉石的棋子,楸木的棋盘,承君让我一子;最适宜的是连绵的秋雨从屋檐流下,竹丛发出一片萧萧声。棋形虽弱,君却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补上,像春天泉水远远流去;大势形成,突发的攻击像野火燎原。守围棋之道如同老子之道,激战之时如同大将霍去病。如果我能活到70岁的话,还有一万天,我愿意与君约定,都在棋盘上消磨掉。
《重送绝句》写道:
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
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复吴图。(www.xing528.com)
在这首诗里,“吴图”可能是指三国时东吴的棋谱,这里泛指棋谱。
杜牧通过这两首诗表达了他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
其二:顾师言。
唐朝苏鹗的《杜阳杂编》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有一位日本王子带了许多贵重的礼品来朝见唐宣宗。唐宣宗用盛大的国宴和乐舞来款待他。这位日本王子很善于下围棋。唐宣宗命令棋待诏顾师言同他对局。日本王子拿出了“楸玉棋局”和“冷暖玉棋子”,说日本国以东三万里的地方有座岛屿叫作集真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池中生长玉棋子。这种棋子不用特别加工,自然分为黑白二种,并且冬暖夏凉,所以叫作“冷暖玉棋子”。同时,集真岛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像楸木一样,砍下来做成棋局,稍一加工就像镜面一样光滑明亮,可以照见人影。
顾师言和日本王子对局,两个人都下得十分认真,当下到第33手时,人们还看不出胜负,但顾师言发现自己有两片棋受到对方的攻击。他想:“皇上命令我同日本王子下棋。如果输了,该怎么向皇上交代呢?”想到这里,顾师言下子更加谨慎了,他拿起一个子,反复思考,迟迟不落子,手上都出了冷汗。最后,顾师言终于下了第34个子,一举解除了两片棋的威胁。这一着被称为“镇神头”。后世一直流传着“顾师言三十三式镇神头”的佳话。面对这手“镇神头”,日本王子目瞪口呆,知道自己败局已定,便中盘认输了。后来,日本王子向礼宾官说:“顾待诏是贵国第几棋手?”礼宾官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第三手。”而实际上,顾师言是第一国手。礼宾官为了摆大国的架子,撒了谎。日本王子说:“我想见第一手。”礼宾官很机灵地说:“根据我国的规定,王子如果赢了第三手才能见第二手,赢了第二手才能见第一手。现在王子连第三手都没能战胜,就急于要见第一手,这怎么能行呢?”日本王子被唬住了,无可奈何地感叹道:“小国的第一名不如大国的第三名,看来确实如此。”
这是一则传奇故事,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由此可知,顾师言是宣宗朝的棋待诏,而日本国此时的棋艺也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三:滑能。
《北梦琐言》记载了下面这则故事:
唐僖宗时期(873—888),棋待诏滑能的围棋品级甚高,很少遇到敌手。有一个姓张的少年,年龄约为14岁,来找滑能下棋,还说要让滑能一个子。滑能棋下得很慢,思考老半天才下一个子。而姓张的少年随手就下一个子,似乎不用思考,接着便在庭院内悠闲地散步。等滑能再下一个子,他又随手应一个子。不久,黄巢起义军攻下长安,唐僖宗逃奔蜀地。滑能也要以棋待诏的身份到蜀地去,他打算从汉中一带进入蜀地。于是,他收拾好行装,要带着家人一起走。这时,姓张的少年说:“你不必去了。跟你明说吧,我不是一般的棋手。天帝命我前来带你去下棋。快安排一下家里的事情吧。”滑能听了大吃一惊,他的妻子和孩子也都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滑能就和姓张的少年一起“上天”了。
这是一则掺杂着怪异内容的故事,但它告诉我们,唐僖宗时期的确有一位棋待诏名叫滑能。时人认为,他是天下最厉害的棋手,但是当时唐朝行将解体,皇帝已经穷途末路,不值得这样的好棋手陪他下棋了,就编出这样一则故事,让他上天去和天帝下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