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音乐:腾格尔
·首演时间:1993年
·表演者:敖登格日勒
·1991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1994年第四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奖、优秀园丁奖
·舞作品读
该舞蹈以著名蒙古舞歌唱家腾格尔的同名歌曲《蒙古人》为音乐背景进行创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蒙古族女性的形象。
编导从自身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出发,凭着现代人对草原牧区生活新的认识和理解,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采用传统蒙古族民间舞和现代舞动作相结合的创编手法,使整个舞蹈蕴含着浓郁的蒙古族情愫和现代舞体态动作流程,将蒙古族女性特有的精神气质用身体动态语言诠释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新时代蒙古族女性豪情自信、乐观向上的气质,给人以悦目、悦心、悦魂的艺术魅力。同时,作品站在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透视整个民族文化,把握民族性格与气质,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鲜明的时代感。老一辈舞蹈家贾作光先生这样评价:“万马在奔腾,而母亲则以沉稳的步伐,在万马簇拥下缓慢前进。在这风驰电掣的氛围中,有动、有静、有快、有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使得英雄母亲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www.xing528.com)
该舞蹈为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热情似火、似万马奔腾。在激扬的音乐中,一位身着蒙古族长袍的美丽姑娘,给人们展现出极具蒙古族风格的一系列优美有力的动作,她时而上下耸肩,时而左右横移双手挥甩长袍,似骏马奔驰在辽阔草原,表现出蒙古族女性欢快的生活节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幽默的民族气质。
第二段:深沉含蓄、对母亲的讴歌。激烈的音乐之后,出现了深情而悠扬的男中音歌声,表演者从舞台深处神态安详地缓缓向前走来。舞蹈采用了圆韵、软手一类舒展优美的动作语言,既像是描摹着柔波翻滚的辽阔草原,将养育生命的母亲赞美一番,又像在欣赏和抚摸大地奉献出可爱的生命,用母亲的深情传递着对草原无限的爱。因而表演者突出风格性动作以及眼神、呼吸、韵律的有机配合,表现了母亲特有的人生体验和迸发出的内在感情,即对人性最初原始的爱——母爱的讴歌。
第三段:热情激昂,如气吞山河。舞者策马扬鞭,似骏马在奔腾,鲜艳的红裙与奔放的动作融为一体,层层递进,震撼人心,是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民族气节的写照,表现出处变不惊、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巨大张力。而后,音乐和动作戛然而止,舞者的动作定格在一个昂首挺胸、激情内敛、策马挥鞭的特定造型上,强化了主题,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歌颂草原、歌颂母亲、歌颂生命的昭示。
舞蹈服饰和动作的配合形成新的舞蹈词汇,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同时扩展了舞动空间,使该作品具有深邃的内涵意蕴和艺术感染力。服装上,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段,将传统的蒙古袍加长加宽,不仅使服装达到了角色形象和舞蹈表演的需要,而且也给欣赏者带来了视觉吸引力和冲击力。动作上,采用了传统蒙古舞的“耸肩”“硬肩”“碎抖肩”“提压腕”“揉臂”“骑马”“勒马”等动作,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舞的诸多元素,二者巧妙结合,拓展了人们的艺术享受空间。如在舞蹈的高潮处,舞者将手舞裙子的动作与裙子的舞动所产生的形态转化延伸到上身的胸、肩、脊椎等身体部位,使服饰道具动态和身体动作高度统一和谐,在舞者身体与红裙开合仰俯的动态中,让观众联想和感受到在漫漫草原上蒙古人那种策马扬鞭、激情奔放的性格之美。
另外,舞蹈的又一特点是构图的流畅,使该作品充满了跌宕起伏和大气磅礴的意蕴。如舞蹈快板的几次大的斜线的使用,慢板中母亲从舞台背景区径直缓缓地向前……这些都是编导对现代舞中舞台运动线路技巧的大胆运用,给观众营造了连续流动的视觉感受,丰富了作品内在的张力。同时加上现代舞台声光等效果的配合,使舞蹈呈现出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舞蹈在继承传统蒙古族舞蹈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符合当今年轻人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时尚,是一部极富影响力的成功作品。此作品一经公演,就受到舞蹈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被舞蹈工作者及群众竞相学演。
腾格尔,1960年1月出生,内蒙古鄂托克旗人,蒙古族,以演唱蒙古族歌曲而在中国成名。1993年组建苍狼乐队,自己成为乐队的队长兼主唱,主要作品有《蒙古人》《天堂》等脍炙人口的草原风格的流行歌曲,并在多部热播的电视剧如《康熙王朝》《神探狄仁杰》等创作并演唱主题曲。在文艺界,腾格尔多次获得“模范标兵”的称号。现为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的政府特殊津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