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演员角色塑造技巧大揭秘

舞蹈演员角色塑造技巧大揭秘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角色在舞台上放大出彩,演员必须将心中的孔乙己的形象长在自己身上,在体验角色时应该有真实的情感和感触,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情随意转”,无论是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还是缩手缩脚、点头猫腰,在体态的变化中人物性格内心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个酸腐文人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所以说,一个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单单是一个角色形象塑造,而在于演员所创造出来的形象的真实性、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舞蹈演员角色塑造技巧大揭秘

演员作为一个创作者在表演艺术中起着主导作用,而舞蹈表演中对角色的塑造能力,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舞蹈形象的完整与否决定着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再优秀的舞蹈作品如果演员对角色把握不够,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完成剧目时,技术技巧都已经完成了,但还是无法将作品表现出来,教师们更是苦口婆心地讲解作品所表现的意图和思想内涵,可是学生却难以理解,无法“上身”,这或许正是因为表演知识的缺乏。如今,很多院校已经开始了《表演技术》课程,我们认为,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戏剧表演理论。

著名的戏剧理论家焦菊隐先生提出的“生活·心象·形象”很好地说明了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在焦菊隐先生所述的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形象这一重要问题上,平心老师就为此做了简明的概括:“从生活出发,通过心象的形成过程把握人物准确独特的内外部自我感觉,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实践证明,他的理论完全可以运用到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创作中。

根据焦菊隐先生的表演理论,在舞蹈表演的角色塑造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活中孕育心象

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我们所塑造的角色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艺术大师梁伯龙教授是这样理解心象的:“所谓的‘心象’,就是演员在对于剧本和角色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对生活素材的筛选,通过想象的加工而在演员心中呈现出未来的角色形象的蓝图。”这就要求演员在不断地深入生活后学会观察和体验。在拿到角色时应该利用生活的积累去切身地感受角色,从而在内心中孕育心象。

在教学中我们为了使学生快速地找到情绪记忆,教师经常联想生活中的相同体验,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在心里产生心象,从而准确地塑造作品中的角色形象。著名青年编导胡岩编创的舞蹈《孔乙己》,获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古典舞A级少年组剧目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在访谈胡岩老师如何激发演员情绪时,他讲道:“附中学生孙科只有16岁,很难体会到旧时代文人断腿生活无着的悲惨情况,自己除了教学生看鲁迅的书,看话剧《孔乙己》外,还结合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通过讲述自己父母花了很多钱送他上舞蹈学院的情况来激发起类似的情绪——他父亲已经下岗,母亲是一个扫路工,支持他上学很不容易。然后使这个小演员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小演员孙科在接受采访时说:“胡老师给我排练的时候,每一个动作就跟表演一样,都有潜台词。比如说一个这样的动作,我不能说话,但是我心里都有潜台词,只能通过肢体来表现,更生动也更难。我的每一个动作,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故事在发展中,完全投入进去。其实动作不是很难,因为跳时间长了,不用经过大脑就已经能做出来了。情绪更难把握一些,有时候情绪好就很容易,情绪到不了得逼着自己去想。”要创造角色,首先演员心中应该有心象,而心象来自于生活。

2.从心象走向形象(www.xing528.com)

焦菊隐先生说“没有心象就没有形象”“先有心象才能创造形象”“你要想生活于角色,首先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说的就是心象与形象的微妙关系,建立角色形象的心象,是演员在心中构思的形象,也是表演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而通过排练和演出,做演员才能够将心象转化为形象,这便是第二个阶段了。这两个阶段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的形象栩栩如生,而舞蹈作品不可能完全和文学作品一样,平铺直叙地描述每一个细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人物角色体现在舞台上,从而使它舞蹈化。这就需要对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分析,对几个突出的点进行整理与放大,编导胡岩老师将故事贯穿在“偷书——得意忘形——被打断腿——悲惨乞讨结局”,如此一来,舞蹈形象应运而生。而角色在舞台上放大出彩,演员必须将心中的孔乙己的形象长在自己身上,在体验角色时应该有真实的情感和感触,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情随意转”,无论是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还是缩手缩脚、点头猫腰,在体态的变化中人物性格内心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个酸腐文人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所以说《孔乙己》的成功无疑是肯定的,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们通过舞蹈演员高超的技艺和形象的表演,在欣赏中时而发笑、时而感叹、时而落泪。这就是一个从外化到内化,再从内化到外部形象的过程。

3.内外结合塑造角色

如果说演员有了心象就能有形象是不准确的,心象只是通往形象的必经之路,要创造角色决不能脱离舞蹈演员的排练和演出。舞蹈艺术是挑剔的,它的精准性是不容忽视的,可能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绷脚或勾脚,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演员可能有时候已经理解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无法通过肢体表达出来。所以大量地练习,不断地磨合,把角色变成自己,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枯燥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训练和揣摩,才能抓住人物形象的眼神、步态、手势,等等。

优秀的舞蹈演员一定是善于思考的,在不断地思考和练习中做到内外的统一,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外”,将真实的体验作为表现力的基础,融动作、表情等各方面于一体,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另外,还应做到理解与体现的统一,演员在表演时也应该融入角色而高于角色。在舞台上可能需要情绪投入地寻找生活体验,但绝对不能忘记自己对动作、舞姿的控制,优秀的舞蹈演员是能够对自己的肢体控制自如的,舞在台上完全忘我的表演,很多时候更是需要“控制”来表现肢体的美感。

所以说,一个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单单是一个角色形象塑造,而在于演员所创造出来的形象的真实性、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