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基础知识:如何通过景象塑造舞蹈作品意境

舞蹈基础知识:如何通过景象塑造舞蹈作品意境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品意境的营造,必须依赖于“景象”。舞蹈作品意境的营造不是单纯地用肢体模仿形象,而是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运用经过美化和提炼的动作姿态来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例如,由其担纲导演的舞剧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便是意与境的完美结合。

舞蹈基础知识:如何通过景象塑造舞蹈作品意境

作品意境的营造,必须依赖于“景象”。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的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舞蹈意境是指在舞蹈作品中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能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舞蹈艺术是一种感染力强、语言精练的艺术。运用动态的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一样,都具有表现美、传递美、创造美的艺术功能,能够给观赏者更多的艺术想象,引发人们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从而愉悦人们的身心。舞蹈作品意境的营造不是单纯地用肢体模仿形象,而是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运用经过美化和提炼的动作姿态来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隆萌培、徐尔充两位老师认为舞蹈境界有五个结构层次,即“景—情—形—象—意境”。俗语说“见景生情”,先有景进而生情,情是内在,形于外在,进而塑造出鲜明的舞蹈形象。舞蹈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意境的审美价值,而象与意又是相互制约且相互融合的。

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意境的创造,舞蹈也不例外。隆萌培、徐尔充说:“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实境是舞蹈作品里具体描绘、直接表现的那些实在的、可视的、有限的‘象’,即象外之象的第一个象。而虚境,则是由这个象所引起观众艺术联想和艺术想象的‘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舞蹈艺术可以没有情节,但不能没有情调、意境。”他们认为:实境与虚境二者要达到虚实相生,第一,实境靠动态建构,虚境靠情态引导;第二,实境须创造出广阔的空间,虚境须有深刻而真切的内涵;第三,舞蹈意境须引发观众丰富的想象和深入的思考。

自古以来,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最本质的区别便是“实”与“虚”。中国强调“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也是中国舞蹈的美学追求,“实”太多作品就死板了,无法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自然而然就缺乏了美感。“虚实相衬、有无相生”是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思维的特点。在“空白”和“虚灵”的境界中感受万物之气,舞蹈作品也在这种审美要求下变得耐人寻味。著名导演张艺谋就是一个营造氛围和意境的高手,无论他的电影作品还是舞剧作品,观众都会为那唯美的画面所倾倒,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他比较注重画面美和色彩的搭配,比较善于用自然的事物来渲染气氛,意境的完美创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例如,由其担纲导演的舞剧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便是意与境的完美结合。(www.xing528.com)

舞蹈意境的“虚实相生”通常多采用虚拟、抽象、道具、暗示来表现。一个舞蹈在留白后所创造的意境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往往比动作本身还要深刻。袁禾在《中国舞蹈美学》中说:“意”孕育“象”,“象”处于“意”,“象”据“意”造,“意”引“象”生。说的就是“意”与“象”的融合关系。虚拟暗藏着某种情思、某个场景、某个人、某件事,并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表演给观众合理的想象。而“抽象”的处理方法较为常见,因为任何一个舞蹈都不可能完全地实景描述,人也好,事件也好,情节的处理不等同于讲故事。“抽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写意的手法,是对现实的一种概括,也是一种态度。例如,《扇舞丹青》《风吟》《爱莲说》都是运用这种手法,在抽象的画面中,饱含了更多的“意”,从而达到“象”与“意”的统一。道具的运用在舞蹈作品中很常见,道具的运用是舞蹈表演的特色之一。优秀的舞蹈作品中道具的使用,一定不是从头到尾只代表一个特定实物,而是可以衍生出很多的情感符号,例如我们常用的伞、巾、扇、绸、剑、棍、鼓等,很多情况下或许是一面墙、一道山、一条河、一根情感的纽带等,道具的合理运用,在舞蹈意境的创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