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
根据计算机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启动过程,为解决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核心概念
通过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启动过程、常用解决方法地学习,能够对常见故障进行解决。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启动过程。
了解微机常见故障发生原因。
基础知识
6.1.1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BIOS自检阶段
1.硬件自检
BIOS中主要存放的程序包括:自诊断程序(通过读取CMOSRAM中的内容识别硬件配置,并对其进行自检和初始化)、CMOS设置程序(引导过程中,通过特殊热键启动,进行设置后,存入CMOSRAM中)、系统自动装载程序(在系统自检成功后,将磁盘相对0道0扇区上的引导程序装入内存使其运行)和主要I/O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BIOS和硬件直接打交道,需要加载I/O驱动程序)。
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作”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缩写为POST。
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中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2.启动顺序
硬件自检完成后,BIOS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这时,BIOS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也就是说,BIOS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作“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打开BIOS的操作界面,里面有一项就是“设定启动顺序”(图6-1-1)。
图6-1-1 设置启动顺序(Boot)
第二阶段:主引导记录
BIOS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引导顺序从光盘、硬盘或是可移动设备中读取启动设备的MBR,并放入指定的位置(0x7c000)内存中。
这时,计算机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如果这512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用于启动;如果不是,表明设备不能用于启动,控制权于是被转交给“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
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就叫作“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1)主引导记录结构(www.xing528.com)
由三个部分组成:
1)第1~446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2)第447~510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3)第511~512字节:主引导记录签名(0x55和0xAA)。
其中,第二部分“分区表”的作用,是将硬盘分成若干个区。
(2)分区表
硬盘分区有很多好处。考虑到每个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因此必须知道将控制权转交给哪个区。
分区表的长度只有64个字节,里面又分成四项,每项16个字节。所以,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四个一级分区,又叫作“主分区”。
第三阶段:硬盘启动
这时,计算机的控制权就要转交给硬盘的某个分区了,这里又分成三种情况。
情况一:卷引导记录
四个主分区里面,只有一个是激活的。计算机会读取激活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作“卷引导记录”(Volume boot record,缩写为VBR)。“卷引导记录”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这个分区里的位置。然后,计算机就会加载操作系统了。
情况二: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随着硬盘越来越大,四个主分区已经不够了,需要更多的分区。但是,分区表只有四项,因此规定有且仅有一个区可以被定义成“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
所谓“扩展分区”,就是指这个区里面又分成多个区。这种分区里面的分区,就叫作“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计算机先读取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作“扩展引导记录”(extended boot record,缩写为EBR)。计算机接着读取第二个逻辑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再从里面的分区表中找到第三个逻辑分区的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某个逻辑分区的分区表只包含它自身为止(即只有一个分区项)。
情况三:启动管理器
计算机读取“主引导记录”前面446字节的机器码之后,不再把控制权转交给某一个分区,而是运行事先安装的“启动管理器”(boot loader),由用户选择启动哪一个操作系统。
第四阶段:操作系统
控制权转交给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的内核首先被载入内存。
至此,全部启动过程完成。
任务小结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从硬件自检,自检完毕交给下一步启动设备,读取启动设备的主引导记录,加载启动管理器后,交给操作系统,完成启动。通过对启动过程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计算机开机加电有显、启动不了系统等故障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