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宁夏的教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全区实现了从“上学难”到“有学上”、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教育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宁夏相对集中的南部山区,教育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公平缺失现象依然存在,深度贫困地区和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治贫先治愚,从教育扶贫的视角考察教育发展,抓住“软肋”,尽快校正教育公平缺失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难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不足是贫困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贫困地区落后是因为人力资本不足,而不是物质资源的匮乏。贫困是因为发展不足,导致贫困。收入仅是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唯一目的。通过调研西部深度贫困地区,究其原因,是贫在“人”。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个“明白人”,缺乏基本的能力,仅靠别人帮扶,“扶”起来也可能会“倒”下去,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下或能力缺失是实现彻底脱贫的最大障碍。能力贫困成为目前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贫困带来的缺失束缚了心智和动力。如果没有内生动力,根本无法唤醒一个人,无法让一个没有技能的劳动力参与经济生活,无法使一个制度落后的地方跟上时代步伐。个人为什么接受教育?为了具备和增强就业能力,为了更好的收入、地位、自我价值的实现。教育的责任,在于塑造人力资源,增强贫困人口的知识和能力。
2.劳动力结构偏差是贫困的外在表现。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约为1500万,高校包括高职毕业生占每年新增劳动力的比例越来越高,仅2015年的749万人中,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中约有30%为中职毕业生。若不重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将使得这3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消失,从而使得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从业者严重短缺,使得全世界公认的科学合理的纺锤形劳动力结构,即中级职业人才占据劳动力多数的合理结构受损,以致我国新增劳动力呈现哑铃形或沙漏形,经济发展亟须的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一线劳动者的缺失,必将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有事没人做,有人没事做的两难并存现状,即技术岗位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所以,职业教育是“斩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www.xing528.com)
3.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匹配度不高是内在因素。职业教育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灵活动态的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将会严重失衡,特色资源利用率也会降低,发挥不了优势资源的作用,发展目标不够清晰,发展进程出现同质化问题等,[13]教育在发展中,出现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不高,在扶贫攻坚中不能够真正发挥“最后一公里”的应有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