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

宁夏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解决或淡化贫困等社会问题,需要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化解社会冲突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要认真领会脱贫攻坚战略的政治定位和功能作用,深刻理解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意义。

宁夏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缺资金、缺技术等致贫因素占比为66.7%,通过帮扶措施阻断相关因素,做到能扶必扶,能帮必帮;因疾病、残疾、缺劳动力等致贫的贫困户占比为64.8%,致贫因素只能缓解而无法彻底消除,需要社会兜底,做到应保必保。[5]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的提出,新决策新部署的谋划,脱贫攻坚被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着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自2012年到2017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近7000万人,贫困县数量减少了153个,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农村贫困率从1980年的96.2%下降到2015年的5.7%。根据Piketty的估计,中国国民收入中收入最高的10%人口的收入比例从1978年的27%上升到2015年的41%,而收入最低的50%人口的收入比例从27%下降到15%(图1-2)。

图1-2 我国收入差距情况(1978—2015)[6]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自2009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图1-3),而且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总体上也显现出缩减的态势(图1-4)。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开创了中国扶贫开发史上最好的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7]

图1-3 中国农村贫困率的变化趋势:1980—2015[8]

图1-4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1980—2016[9]

图1-5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2003—2016[10]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则为重中之重。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国家先后出台的一些指导意见、决定、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明确,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的作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解决或淡化贫困等社会问题,需要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化解社会冲突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要认真领会脱贫攻坚战略的政治定位和功能作用,深刻理解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意义。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担当使命,勇挑重担。

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凸显出来,尤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层面。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公平而有正义的教育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向往,是社会给予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有价值的东西,更是现代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家庭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也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父母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做人处世的方式及其态度,都对青少年有着直接的示范和教化作用,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言语、思维方式和价值逻辑。[11](www.xing528.com)

1986年开始,我国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深度贫困问题却日益凸显,深度贫困地区家庭的代际贫困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质上,代际贫困问题是一种深度持续贫困问题。我国对代际贫困传递问题的研究较国际尚晚,现有研究,基本上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一些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较多。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地域,决定了扶贫实践所面临的环境、现状及代际贫困问题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等,必然不同于国外,中国需要有中国的扶贫故事和举措。继续深度研究这一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梳理现有有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文献资料和实际经验,基于已有的扶贫基础理论,并根据区域特点构建具有宁夏当地特色的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本书缘起对我国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关照,主要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具有宁夏区域特点的教育扶贫模式,解释宁夏的代际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使现有的有关代际贫困的扶贫理论得到丰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予式的物质扶贫方式并不能改变贫困的本质,而只有借助教育扶贫从根源改变贫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研究成果也将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实证依据。

第二,立足于国家视角的“宏观代际”,深刻挖掘影响我国代际贫困问题的因素及机制,拓宽研究视野。最近几十年,围绕教育扶贫和代际流动的主题而展开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关注教育、职业或收入不平等的某一方面,主要是从微观家庭收入视角出发,一般的,研究变量数据也从微观调查数据库中提取,综合多个维度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因此,通过探究发现,如果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连续“一代人”能够坚持扶贫减贫工作,贫困人口就会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就会逐步降低,这个地区或者国家“一代人”就可以视为脱贫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效果就取得了。通过家庭教育投入、教育期望以及教育资源与代际收入弹性的关系分析,深度挖掘家庭内部层面“教育”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刻领会国家大力扶贫政策下的减贫及发展走向,确保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三,探究教育因素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构建教育因素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直接与间接“双重路径”。鉴于以往的研究大多数只考虑教育、职业或代际收入流动状况,从教育、职业及收入这三个维度综合分析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流动的形成机制,不仅有助于加深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代际流动的特点,而且对于丰富和拓展社会流动理论也是有所助益的。尤其是笔者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地区调研,更能凸显该地区的问题所在,有助于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精准扶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