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城墙(即内城墙)南北长821 米,东西宽816 米,周长3274 米,与史料记载的数据基本相符,以之推断,外城墙周长约在5400~5500 米左右表3,即将内城墙外扩300 米左右。大致走向的确定则基于两方面资料:其一,据当地文物工作者郭存水先生等人多年来的探访和考察,已获得多处外城墙被发现的方位点,可将之两两连线;[6] 其二,历史上有内外城壕,虽然今日的遗存只是几处零落的水沟,但1950 年代的两张县城测绘图显示当时水量仍较为丰盈9 10,将二图叠加于现状城市测绘平面图上,可大致画出护城河的推测线。外城城门所在则是根据郭存水先生的调查和1950年代的沟渠水系分布情况两相印证,共同推测11。现状中有铁路和东河插入外城范围,实则是民国时期为修筑铁路,将东河南移,导致了对外城西北角和东北角遗址的破坏。一个意外的发现是,推测的外城门部分周边水系呈现明显的弧状,极似瓮城的轮廓,惜无史料和考古证明,此处存疑。
(左)9 1953 年兴城测绘总图兴城市规划局提供
(右)10 1959 年兴城测绘总图兴城市规划局提供
11 外城墙及护城河走向推测作者拍摄并绘制(www.xing528.com)
表3 内外城墙数据
注:依明尺换算,1 里=300 步,1 丈=10 尺,1 步=6 尺,1 尺=0.32 米。
古代城市遗址虽然被现代城市所叠压,但大型工程设施,如城墙、城门、河渠、干道等,以及其相关历史环境通常能在现代城市中留下地形上的遗痕,常反映为地表的高低起伏。[16]基于此,可通过GIS 高程分析对上述外城墙走向的推测进行检验12。
很明显,古城内部的地平要明显高于城外,这是内城作为城市核心长年累积建设的结果,证明城池内外的高差可以作为一个判定城墙内外的依据。将上述根据当地文物工作者的调查和1950 年代水系分布情况推测的城墙位置与GIS 分析图叠加,可以看出外城墙推测线附近也存在多处高差明显部位,如西、北、南三侧所示,证明这条推测线与其真实位置基本吻合。图中唯东侧和西北侧偏差较大,可能与铁路建设和东河冲刷、改道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考古确认。限于所得高程数据范围,外墙东北角处目前尚无法核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