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地图的绘制历史可以追溯到1748 年,意大利人诺利(Giovanni Battista Nolli)用地面层平面的方式绘制出了整个罗马的公共空间,诺利地图(Nolli Map)以其精确性和完整性成为后世学者解读罗马历史城市的基础,也是两百多年后以萨维利奥·穆拉托里(Saverio Muratori)和吉安弗里科·卡尼吉亚(Gianfranco Caniggia)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形态类型学派使用的类型学地图的最初原型。
二战之后,特别是20 世纪50—60 年代,意大利建筑师面对战后破败的城市以及飞速发展的经济,开始思考传统城镇中心区的保护与再生。在这场论战中,意大利城市形态类型学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继承18 世纪建筑类型思想,通过历史资料和实地调研,对威尼斯、罗马、科莫等传统城镇中心区的建筑物进行细致测量并绘制完整的地面层平面图。图纸清晰地表达了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意大利城市和建筑:双线表达厚重的墙体,在门窗洞口处断开;虚线绘制的“×”符号表示庭院,与室内空间加以区别,这种基于测绘的地面层平面图被命名为“类型学地图”1。他们还基于考古地图和文献资料绘制特定历史时期的地面层平面—“推测类型学地图”(Conjectural Typology Map)2,通过不同时期图纸的对比研究,解释历史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的演变3。[2]
穆拉托里认为,这种地图记录了城市演变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各种集体记忆,是解读城市的基础;卡尼吉亚则通过对不同城市的研究,总结出建筑主导类型的共时性(synchronic variations)与历时性变体(diachronic variations)[3] [3]。当然,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记录这种演变过程,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在新的设计中延续既有类型的本质特征,传承历史又适应新的需求4 5。
从认识论的视角来看,类型学地图连接了城市形态和肌理与建筑类型和建构特征两个维度;在方法论的层面,类型学地图属于一种诠释性研究,不苛求图纸绘制的绝对精确,而更加关注空间关系;在实践方面,类型学地图成为沟通过去与未来、认知与设计的桥梁。借助这一工具,意大利城市形态类型学派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从城市阅读到实践的“设计类型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相关理论的引入以及国际城市形态学论坛(ISUF)在国内的举办,更多学者认识到形态类型学方法在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方面的潜力,并致力于案例研究和实践。[4] [4,5]需要指出的是,形态类型学研究虽然在欧洲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大多是以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背景为基础的,而中国城市传统街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类型特征,更重要的是,面临着1949 年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高速扩张所导致的城市形态突变。因此,绘制适应于中国城市传统街区的类型学地图,并以之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实践工作之前,首先应当厘清下列问题。
(上左)1 哥特时期的威尼斯圣索非亚区(www.xing528.com)
(上右)2 20 世纪的威尼斯圣索非亚区1—2:Saverio Muratori.Studi per una operante storia urbana di Venezia.1959
(右) 3 古城科莫,罗马时期考古地图与现代城市类型学地图叠加(卡尼吉亚绘制,1963)参考文献[2]
(左)4 圣·朱利亚诺沙洲竞赛方案
(右)5 热那亚Costa degli Ometti 居住区图纸4—5:www.google.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