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中通常以“步里法”[39]94 来描述城池规模,即将城池的周围尺度记载为城周几里几步,以表示城池的占地大小。城周受城市的等级和规模的影响,城市等级较高,需要容纳的衙署、民居等较多,则城池占地规模就要大;反之,城市等级较低,经济不发达,衙署、民居等均较少,则城池的占地规模较小。因此,城池占地规模的大小是城市等级和规模的直接反映,其地域、等级划分的特征均以此为基础。
城周在地域上的分布特征表现在9:①城周较大的城市多沿交通要道沿线分布,且具有离主干道越远,城周越小的趋势。②区域内部差别较大。一个区域内部,往往存在几个城周比较大的城市,分散布置,各不相邻,其周围则围绕着城周较小的城市。③山西境内中部、北部大城池较多,城池总体规模也较南部为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分布态势?
山西的交通要道多分布在其盆地链上,而盆地链又是山西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最为富饶的地区,城池规模较大应属情理之中;区域内部城市之间存在着小城市围绕大城市布局的组织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城周小的城市以城周大的城市为中心布局;北部地区城周较大的城市,皆为军事重镇,其规模应与驻兵、屯兵有关。
城周的分布态势也是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城市分布形式的一种外化表现,与城市等级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有两个方面可供探讨:首先,相同等级的城市规模是否会达到一个大致相当的水平,如府、州、县各自的城池大致会有多大,是否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范围?其次,城市等级的差别反映在城池规模上,是否存在同样的等级之别?
明代山西的县城城周多集中在二里至六里之间,州城则多在四里至九里之间,府城又在九里或十里以上。总体而言,府、州、县的城周是存在着递减关系的,但在山西全境内,这种对应关系并不严格存在,县城的城周规模可能会超过府城,且相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差别也较大,如平遥县城周十二里余,榆社同为县城,城周却只有二里许,二者相差近五倍10。(www.xing528.com)
既然山西全境范围内很难为每一等级城市找出标准的城周范围,那么,城市等级与城池城周规模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是确定存在的。但城市等级是以地域为条件的,如同为府城的潞安府、大同府、太原府等,虽然彼此之间差异很大,但皆为某一地域的中心城市。如果把目光集中在某一个城市体系内部,这种差异的对应关系则多是非常准确,如直隶辽州,城周只有四里三十步,甚至比很多县城还要小,但其下属的两个县城中,榆社县城周只有二里许,和顺县也只有二里二百步,等级的差别还是存在的。若将城市分布体系与城池的城周进行叠加11,可以发现在多数情况下,城市等级的隶属关系还是较好地对应着城周的递进关系,极少有城池的城周会越出等级的限制。
所以,在山西这样一个地域特征鲜明的地区,若跨越地域来总结城市城周规模的规律,只能得出一些相对模糊的结论,而真正确定的关系,则是存在于同一城市体系内部的城市等级差别与城周大小之间。
9 城池周长分布
10 城周与城市等级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