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城市历史:盐业贸易与低谷中的水利管理与城市文化建筑

江南城市历史:盐业贸易与低谷中的水利管理与城市文化建筑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利管理的低谷与盐业贸易的问题前后出现,尤其后者是导致江北水利系统中关键设施崩溃的主因。而此时的清廷正努力从各种民间起义的负面影响中恢复过来,同时又要对付外来海盗和越来越严重的鸦片贸易压力。咸丰三年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扬州,给这个恢复能力极弱的地区带来了粉碎性的打击,城市文化教育建筑基本覆没。其时盐务鼎盛已过,淮扬经济大不如昔。

江南城市历史:盐业贸易与低谷中的水利管理与城市文化建筑

早在清乾隆晚期两淮食盐专卖就开始遇到问题,并降低了对客商的吸引力,食盐定额越来越难以完成,走私愈发猖獗。乾隆六十年(1795)淮北盐区与淮南一样,开始出现商人消失的现象。[3]272 大运河和食盐专卖是带给淮扬地区巨大财富的两项历史支撑,人去财逝,在整个城市逐渐衰落的命运下,城市的文化教育亦难逃此运,如同嘉庆二十二年(1817)钱泳所道:“《画舫录》中人半死,倚虹园外柳如烟。抚今追昔,恍如一梦。”[16]卷二十

及至19 世纪上半期,江北的盐业贸易和水利系统都步入了一个危机阶段。水利管理的低谷与盐业贸易的问题前后出现,尤其后者是导致江北水利系统中关键设施崩溃的主因。而此时的清廷正努力从各种民间起义的负面影响中恢复过来,同时又要对付外来海盗和越来越严重的鸦片贸易压力。两起看似无关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则加速动摇了扬州的财富基础和行政地位,这完全归根于该地区对行政结构和皇家庇护的非同寻常的高度依赖。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扬州,给这个恢复能力极弱的地区带来了粉碎性的打击,城市文化教育建筑基本覆没。光绪二十年(1894)曾于扬州任天主教牧师的康治泰事实上已经以寓言的方式诠释了这段历史,破落的文昌阁即为此象征:“原先它是这座城市的荣耀,鼓舞了当地诗人的兴致,激发了所有路过者的好奇心。现在,它是一个屈辱和悲伤之物,仅剩下一具骷髅。长毛(太平军)砸碎了它的所有装饰品,三十年来没有一分钱用于它的维修。”[3]278

清末,清廷曾一度振作,企望力挽帝国颓势,曾经由盐务与徽商鼎力打造的文化教育建筑得到了部分复兴。[57] [13,29,30]但复兴的过程并不顺畅,时感捉襟见肘。其时盐务鼎盛已过,淮扬经济大不如昔。当局虽竭力再造文化盛况,惜力有不逮,没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没有了商人的倾力支持,难复旧观。不过,这段关于衰落和灭亡的历史告诉世人的只是一些关于缺席的故事:曾经有过什么,它们现已不复存在。[3]270(www.xing528.com)

去时不远,另一种历史粉墨登场,在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双重支持下,淮扬城市逐渐被重构,文化教育建筑也被以不同的眼光看待。[58] [27]光绪末( —1908),“自科举废后,学堂起而代之,其制遂不为人所道”。[52]45“旧有书院一切废罢。初以省立书院为省城高等书院,府治、州治之书院为中学堂,县治之书院为小学堂……故有书院之田地房产,或为绅民隐占,亦不尽归学堂也。抚今思昔,能无慨然!”[39]91 如扬州梅花书院改为省立实验小学校。社学、义学等也顺应时势,纷纷改制。大量外地客商的同乡组织—会馆,亦融入兴办学校的滚滚洪流,大多占据徽商衰落后遗留下的宅邸及园林,因此多聚集于河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原本河下徽商社区宾朋酬唱、诗文相和的文化精神在新式教育的建筑载体上得到了部分延续,而见证了徽商富可敌国,并且依赖其资财得以容颜常驻的文昌阁、文峰塔之类的建筑,还静静地伫立在淮扬大地上,历沧海桑田,阅风云流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