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宗祠位于沙头镇城区内,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崔氏宗祠又名五凤楼、山南祠。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清代曾历经三次重修,原是一座纵轴线布局,纵深达百米,有108个门口的大型宗祠。自民国十八年(1929)起,崔氏宗祠便成沙头规模最大的小学校。1976年,崔氏宗祠的后三进被拆掉改建为中小学校舍,只剩下前两进。1985年南海县政府拨款10万元重修,把山南祠前两进进行了加固维修。1998年,由于历史原因,原来五进的宗祠只剩下前进、牌坊及厢房。崔氏宗祠前进为排楼式重檐歇山顶、台梁式木构架、莲花托木拱建筑。梁架上有花鸟和人物故事的立体图案,造型生动,手工精巧。近年来,由于崔氏宗祠内种有许多大树,每次刮风落雨,大树的枝节都会拍打山南祠牌坊的凤角,以致造成山南祠牌坊一面凤角的损坏,而宗祠的木门也变形歪斜,需要重新加固维修。南海博物馆根据文物保护环境不能被改变,建筑历史原状、构造类型、结构形式、艺术装饰等也不允许随意改变的原则,对崔氏宗祠及山南祠牌坊进行了维修,使昔日的古建筑焕然一新。2003年,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曹淳亮考察了崔氏宗祠,认为崔氏宗祠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指示把崔氏宗祠现存的建筑按照原貌进行全面的修缮,尽可能保持古代建筑的原貌,保持古代建筑风格。南海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好崔氏宗祠的修缮方案,经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后,严格按照文物修缮“不改变文物原状”、“整旧如旧”及“四保存(保存原结构、保存原材料、保存原形制、保存原工艺)”的原则开展维修工作,并将原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重新恢复为木梁柱。首次在南海古建筑维修中采用先进的“HSCA”高效无声碎破混凝土新技术,成功拆除了崔氏宗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现已完成了崔氏宗祠的修缮工作,修缮一新的崔氏宗祠成为南海古建筑的典范。崔氏宗祠已被定为南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海博物馆充分利用崔氏宗祠这一古建筑,制作《爱国华侨冯夏威史迹展览》在五凤楼展出,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镇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从冯夏威拒约殉国的史迹中深受教育,他们都为家乡有这样的爱国志士感到光荣和自豪。在冯夏威的故乡——沙头镇北村,学校还通过开展“认识冯夏威,宣传冯夏威,学习冯夏威”为内容的“爱国华侨冯夏威史迹知多少”的有奖竞赛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崔氏宗祠成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