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泌冲南约邹伯奇故居,历史文化遗迹

南海泌冲南约邹伯奇故居,历史文化遗迹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邹伯奇故居位于南海区黄岐泌冲南约三巷6号,是邹伯奇的出生地。邹伯奇在泌冲南约五巷4号居住达18年之久,在此完成了摄影术研究、光学研究,制作了望远镜、摄影机、七政仪、浑天仪、对数尺,绘制了《皇舆全图》,完成了《学术一得》等著作和论文。

南海泌冲南约邹伯奇故居,历史文化遗迹

邹伯奇故居位于南海区黄岐泌冲南约三巷6号,是邹伯奇的出生地。建于清代。邹伯奇(1819—1869),南海县人,晚清科学家,对天文学、数学光学地理学等都颇有研究。他自己动手制作照相机,比西方仅仅晚了4年,著有《摄影之器记》,专门探讨摄影技艺及理论问题。他曾参与测绘,画出第一张有经纬线的中国地图,并测绘了广东省地图、南海县地图、广州城地图、南海各司(相当于镇)地图甚至他所在的浔峰洲(金沙洲所在江岛)地图。此外,他还制作了望远镜显微镜、摄影机、七政仪、浑天仪等仪器。现在广州市文物管理处还收藏有他的七政仪、地图、望远镜和手稿。他17岁开始研究光学,对北宋科学家沈括“格术”(研究光线通过焦点成倒像的原理)之说做了详尽探讨。《格术补》是邹伯奇在物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同治十三年(1874)刊行,是中国近代自著较早、较完整的一部几何光学。《格术补》在《墨经》、《梦溪笔谈》等光学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几何光学的方法,透彻地分析了许多光学原理、光学仪器的结构和光学现象。他还写有《度算版释例》,说明“度算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而他发明“度算版”则在此论文之前。咸丰三年(1853),他设计制造了“对数尺”,该尺有多种功能,除一般的计算之外,还能用于节气、天文、体积等的计算。约在咸丰四年,邹伯奇设计制造了一批日晷计时器),有“坚晷”、“地平式日晷”、“日夜晷”等。咸丰七年(1857),邹伯奇被聘为广东学海堂学长,与著名经学大师陈澧过从甚密,陈澧常请邹伯奇为他解决学术难题。同治四年(1865),广东巡抚郭嵩焘聘请他主持测绘《广东沿海地图》。同治八年(1869)五月,邹伯奇因病逝世,葬于家乡南海县泌冲。邹伯奇生前曾住过两个地方,他出生于泌冲南约三巷6号,生活并成长于此。成家立业后分家搬到泌冲南约五巷4号住,南约三巷6号为其胞弟邹伯庸所住。后来由于其胞弟邹伯庸对邹伯奇提出房屋对调要求,邹伯奇又回到祖屋南约三巷6号,其弟搬到南约五巷4号住。南约三巷6号现已改建,分为两部分由邹孟才及邹孟威后人所有,现有人居住。南约五巷4号是其弟后人所有,由于其弟后人新中国成立前已到香港工作,故此屋一直闲置,早期由邹伯奇后人邹孟才、邹孟道两兄弟管理,后由邹伯奇同父异母的弟弟后人邹英培代管,此屋一直没有进行过改建,有些塌方进行过维修,基本保持原貌。邹伯奇在泌冲南约五巷4号居住达18年之久,在此完成了摄影术研究、光学研究,制作了望远镜、摄影机、七政仪、浑天仪、对数尺,绘制了《皇舆全图》,完成了《学术一得》等著作和论文。(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